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
在瑞金市的沙洲坝,有一处土木结构的老民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旧址,现为全国审计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4年2月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阮啸仙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同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阮啸仙,广东河源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阮啸仙上任之后,严格控制经济开支,保证党政机关和军队的供给。阮啸仙首先率领全体审计人员,到中央机关各部委这些“重点单位”,审查财政预算、开支、决算和计划等“重点问题”。通过审查中央总务厅、财政部、国民经济部等十几个部委3月份的账目,发现中央机构臃肿,经费开支过大。阮啸仙将此情况及时向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详细报告。他先后召集中央印刷厂、邮政总局、贸易总局、粮食调济总局等单位负责人开会,严肃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道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的弊端,要求他们加强成本核算,健全会计制度。在审计工作中,阮啸仙极力主张“公开审计”。要求中央审计委员会对行政、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后,要形成书面报告。阮啸仙还根据中执委的指示,与中央工农检察部密切配合,组织肃贪“突击队”和清腐“轻骑队”,查处群众揭发的腐败分子。
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苏维埃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相当紧张,加上管理混乱,贪污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因此,中央政府决定开展“反贪污浪费”斗争,全面掀起群众性的“节省运动”。首先是对国家企业进行了审计。当时,由苏维埃政府投资创办的国家企业有军工、矿产、邮电、贸易、粮食、印刷、制造修理等行业。这些行业是当时革命很重要的支柱产业,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大。但为了保证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红色政权的经济秩序,按照执委会的决定,中央审计委员会仍然依法对其进行了监督。
其次是对中央机关财务收支和财政预决算进行了审计。1934年3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围绕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对中央政府总务厅、财政部、国家银行等11个中央机关的行政经费进行了审计。第三是对苏区群众团体进行了审计。第四是对国家银行进行了审计。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于1932年2月。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在国库解款支付机关费用时,必须经审计机关审查核准。第五是开展了反贪污浪费斗争的专项审计。苏区开展反贪污浪费斗争,是为了巩固红色政权、纯洁革命队伍而进行的带政治色彩的经济运动。审计委员会针对反贪污浪费斗争安排了专项审计。他们从检查会计账簿入手,查处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审计监督的尝试,为整顿苏区财政秩序,巩固红色政权,节约财力物力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审计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审计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