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流动金库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内。旧址为当地当年的张氏宗祠,始建于1933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古建筑,革命战争年代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毁,2005年修复。采用现代建筑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形式,并设革命文物陈列,成为当今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之一。
当年,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家三兄弟,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金库的建设、保护和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保障中央苏区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及支援红军前线打仗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哥选地址,大弟抓落实。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亲自建好秘密金库。建金库既要保密,又要把事干好。毛泽民选定莫均涛(金融专家)当助手,设计了简要的施工图纸。毛泽民组织人员夜以继日,整理好国家银行仓库的黄金、白银块,大、小银元,国民党纸币等,并由莫均涛登记造册(造册时统一用代号记录)。
在这些“宝贝”清点打包时,毛泽民都亲自过目。放置到地窖后。他又亲自视察。莫均涛将30个担子的东西造清册(为了不失密,清册上写黄酒若干、白酒若干。黄酒代表黄金,白酒代表白银)。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了毛泽民,一份由毛泽民指示莫均涛保存。后来,莫均涛成了国家银行的总务处处长.主管办公、总务,秘密金库的保卫工作也由他分管。
为了时刻注意秘密金库的动向,被“左”倾领导者撤职查办而且挨了不少批斗的毛泽覃,被财政部部长邓子恢举荐去石城县担任支行行长,直接归总行领导。
毛泽覃放下思想包袱,欣然领受任务前往石城县工作,并克服筹办县支行的人、财、物十分短缺的困难,招兵买马,很快在支行内设立了总务、营业、会计、出纳四科,工作人员达到16人。石城县支行建立起来后,毛泽覃迅速在全县11个区建立分支行,尤其是横江区、龙岗区、珠江区列为第一批建立的分支行。
1934 年 4 月,第五次反“围剿”和广昌保卫战失败后,中央苏区瑞金、石城、宁都、兴国、会昌、于都、长汀危在旦夕。秘密金库受到严重威胁,必须要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红军长征老干部、毛主席警卫员吴吉清于 1977年所著《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一书中,记载:长征开始后,正是这批资金成了红军万里征途中的重要经济支柱。 这些金条、银元、元宝,果然如毛泽东所言,大部分分给了部队、红军战士,由红军战士负责背着行军。 这些战士背着的银元、金条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红军。 战士们背着的就是红军的一个流动银行。 这银行里的一分一文,任何人也不能也不会挪用、贪用。我当时就分到了 30 块银元,一直背着长征。 在极其困难的爬雪山、过草地环境下,吃草根、啃树皮,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完,我没有丢失和借用其中一块银元。 原来是那 30 块银元,后来还是那 30 块;那 30 块里有几块袁大头、几块龙字洋、几块苏区造;每块银元上哪里有点疤痕,哪里划有记号,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因为这 30 块银元是红军的资产,像我的生命一样重要。到了延安,这批资金在边区政府反国民党封锁时,又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