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原来是当地杨姓居民的私人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
粮食一直是维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首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时期,粮食也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前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控制和封锁越来越严重,苏区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
1933年夏秋间,中央准备组建粮食部。据老干部杨衍炬回忆,粮食部地址是他选定的。当时选在沙洲坝茅屋家,与财政部、国民经济部等机关毗邻。1934年1月,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设立粮食人民委员部。中央人民委员会在原来10部1局基础上,设立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为主管国家粮食工作的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粮食的征收、保管和分配工作。
粮食人民委员会部成立后,粮食调剂是其重要工作。每当秋收时以高于市价收购农民余粮;春荒时以低于市价30%—60%卖给群众,为解决人民群众粮食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粮食问题的突出,中央人民委员会决定广泛发动节省运动。1934年3月26日,张闻天以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名义,批准“各级政府、红军后方机关、国家企业、学校等每人每天减发食米2两的请求”,规定:“除前方红军部队、红校学生、兵站运输员、兵站、卫戌部队仍每人每天1斤6两,医院休养员、军区作战人员、后方卫戍部队仍每人每日食米1斤4两外,政府工作人员一律为1斤”。轰轰烈烈的节省运动在全中央苏区开展。
中央政府发动节省运动后,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首先响应,提出从部长到伙夫,从科长到工作人员,在原来节省2两米的基础上再节省2两米,并向中央直属机关下达节省粮食的挑战书。1934年4月26日,《红色中华》报刊登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部长陈潭秋所作社论,要求把节省粮食运动开展到群众中去。为此,粮食部组织3个宣传队,每天轮流在瑞金各乡镇宣传与组织群众的节省运动。在中央粮食部的带动下,中央各机关以及各省粮食机关纷纷实行节省运动,把节省运动推向全苏区。
中央粮食人民委员会部除了发动粮食节省运动外,还组织了二次借谷运动。1934年6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出了《为紧急动员24万担粮食供给红军致各级党部及苏维埃的信》,提出节省运动节省谷子7.5万担、没收地主和征收富农谷子6.5万担、向群众再借10万担谷子。党和政府借谷号令发出后,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踊跃投入到借谷运动中,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多数县超额完成了任务。
1934年7月,中央粮食人民委员会部由瑞金沙洲坝迁至云石山高围梅坑一带。10月中旬,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工作人员编入第二野战纵队,开始长征。但是,粮食工作者在长征途中仍然坚持为红军筹粮运输,许多同志光荣牺牲。苏区粮食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千古永存,他们功绩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