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人民委员会旧址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叶坪乡叶坪村的谢家祠堂内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并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土地人民委员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部下设的机构之一。成立时的办公旧址就在谢家祠堂内。该祠堂原为谢氏宣太宗祠,始建于明代,座东北朝西南,为青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
土地人民委员部下设没收分配局、山林水利局、土地建设局和调查登记局,并设立了农事试验场。之后,还专门组建了土地税检查委员会,生产合作社指导委员会。土地人民委员部成立后,开展了耕田、水面、山林的调查,同时还推行奖励耕种等政策,为发展苏区农业生产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对于解放生产力,开展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32年初,土地人民委员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查田运动。2月8日,苏区中央局颁布《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面前党的紧急任务》,规定了八项立即执行的任务,第六项就是“必须完成查田运动,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的农民尽可能多地获得土地,以实践共产党消灭剥削的革命理念,巩固农村中的群众基础。
领取到土地证的农民纷纷奔走相告,欣喜若狂,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拿在手中的土地证虽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但农民心里踏实的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自己的姓名、亩数,并盖有土地部的大红印章,广大苏区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美好梦想,土地部的大圆印成为农民安心耕作的“护身符”、“定心丸”。事后,毛泽东曾回忆说:“红色区域在建立的头一二年,农业生产往往是下降的,但是,经过分配土地后,确定了地权,加以我们提倡生产,农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增长了,生产便有了恢复的形势。”
1933年6月2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听取了毛泽东和土地人民委员部关于土地问题专项报告后,作出了《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查田运动随即在中央苏区全面展开。这次查田运动是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由土地人民委员部具体组织实施。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大会,根据长期领导土地革命的经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毛泽东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导土地革命的两个重要文件。文件中把农村社会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五个阶级。提出了“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与消灭地主”的阶级路线。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人民委员部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贫苦农民,正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最重要的主力军,只有帮助广大贫苦农民切实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调动起浩浩荡荡的生产大军和革命大军,最终夺取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998年,农业部拨款修复中央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 2001年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决定拨款共同修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和兴建展厅,作为两部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