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半电台
红军无线电总队是红军无线电通讯组织的领导机构,成立初期,隶属于红一方面军总部。1931年1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归其下属总参谋部通信科管辖。 1931年7月,红军无线电总队随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宁都小布迁驻瑞金叶坪,11月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播发了新闻,并负责大会与上海中共临时中央的联系沟通,后在这个电台基础上组成了红色中华新闻台。 1933年4月,红军无线电总队随临时中央政府迁驻沙洲坝。1990年,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无线电的发展素有“一部半电台”起家的说法。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之前是没有无线电通信装备的,红军的作战大多是依靠徒步或骑马送信以及少量的有线电话来指挥。然而,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通信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战争的需求。因此,拥有一支自己的无线电通信队显得尤为迫切。
当这“半部电台”送到小布红军总部时,毛泽东、朱德还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一部带着“耳朵”可以收听情报的电台,并因此立即下了一道命令:“胜利后须注意收缴敌军无线电设备。”在龙冈大捷之后的东韶战斗中,红军又缴获了一部电台。这次,由于有了那道命令的保障,红军战士们将这部电台完好无损地送到了小布红军总部,这样红军便开始有了自己的电台,也因此有了“一部半电台”起家的说法。红军从没有电台到拥有一部半简陋的电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毛泽东、 朱德的高度重视下, 无线电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先后缴获了敌军十多部电台,在此基础上,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建宁成立了无线电总队。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先后缴获了敌人电台8部,这时,红军已发展到了6个无线电分队。无线电通信队也逐步升格为无线电大队后扩改为无线电总队,并建立了无线电侦察台和无线电指挥网。
随着电台数量的增多,力量的增强,红军的通信力量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加强。1931年6月2日,红军前方电台同江西兴国红军总部后方办事处实现了我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无线电通报联络;9月下旬,实现了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第一次通报,从此在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电波桥梁;11月7日,建立的第一个文字新闻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32 年春,党中央又同湘鄂西、鄂豫皖中央分局建立了无线电通信,形成了连接上海党中央、中央苏区、湘鄂西、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无线电通信网,亦即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央军委指挥全国红军的通信网。自此以后,中央的各项决议、指示和情报可以及时传达到各革命根据地,对各地红军实施战略指挥,对粉碎敌人的“围剿”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