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在瑞金城西郊沙洲坝镇沙洲坝村,有个叫白屋子的小村落,座落在一片广阔的绿色田野之中,因村子里一座大祠堂老宅的墙壁都粉刷了白石灰,墙体都是白色的,因此当地老俵一直俗称其“白屋子”。
别看白屋子村小人少不起眼,在1933年的5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从瑞金叶坪村迁到了这里,分别驻在村里的杨氏公祠和两边的横屋内,从此,原本人迹稀少的白屋子村忽然红军岗哨林立,人来人往,从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子一夜之间出名了。红军总政治部驻扎的这座古老的杨氏众祠,座北朝南,为砖土木结构,正中为祠厅,分上下进,面宽三间,带一天井;左右各配一洞水横屋,横屋各5间。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迁驻白屋子后,下设有组织部、宣传部、红军党务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务委员会)、青年工作部、动员部、敌工部(破坏部)、地方工作部、军校部、秘书处、总务处、红色战士通讯处、《红星报》与《政治工作》刊物编辑部等工作部门。
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王稼祥,是安徽泾县人。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青团并赴苏联学习,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红旗》、《实话》总编辑。1931年3月,同任弼时、顾作霖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中央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常委、宣传部长,后又兼任中共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处长。在一苏大会和二苏大会上,他都当选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央人民委员会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中革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还曾兼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1933年夏,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冒着风险,与总政治部副主任贺昌一起,毅然将受到博吉等错误批判打击、被迫下放在农村“劳动改造”的邓小平,从宁都县乡下调到总政治部任秘书长。
1933年冬,王稼祥他又与毛泽东一起,冒着危险保护了被“左”倾领导人诬为 “红军中的罗明路线”代表人物萧劲光,使其免遭牢狱之灾。
会议先首由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致《开幕词》。他着重阐述了红军政治工作和重要性,他说:“大会的目的是要以政治工作的武器来更加巩固我们的部队,更加提高我们的战斗力,去消灭敌人,去完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把苏维埃的旗帜插遍全中国去!”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的历史一直无人知晓。1972年12月9日,也就是红军长征近四十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下放在江西新建县劳动的邓小平,利用即将复出的机会与夫人卓琳重返赣南老苏区考察参观。
自邓小平走后不久,瑞金县政府对白屋子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加以保护维修,作为今后对人民群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旧址。1997年6月,中央宣传部公布其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从全军留用党费中拨款重修,并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