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毛驴上山”——毛泽东巧喻“逼蒋抗日”方针
“赶毛驴上山”是西安事变后,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给红军大学的学员作报告时针对“逼蒋抗日”的策略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日本进一步加快了侵华步伐。民族危亡面前,蒋介石继续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激起了国民党内部一些爱国将领的强烈不满。奉命在西北剿共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多次劝诫蒋介石,希望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劝诫无效后,张、杨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采取“兵谏”的方式,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随后,张学良第一时间致电中共中央,希望中国共产党对事变的善后处理提出意见。
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传到陕北后,陕北红军群情激奋,欢呼雀跃:“这回抓住了蒋介石,非要整治整治他,他杀了我们那么多同志,我们要报这个仇!”“蒋介石打内战,不抗日,想让中国当亡国奴,宰了他算了!”“把他押到咱们这里来,戴上高帽子游街,所有的村子游个遍!”还有人提出“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的主张。
事变发生得很突然,虽然整个保安城都在沸腾,但毛泽东却在冷静地思考着。扣留蒋介石,是他罪有应得。因为他不顾民族大义,对日妥协,坚持“剿共”,对人民欠下了数不清的血债。这种行为早已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但在抗日大计面前,对蒋介石应该“杀”还是“留”却需要慎重对待。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对事件的善后进行讨论和研究。毛泽东在会上首先肯定了这次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是抗日的、反卖国贼的。它的行动,它的纲领,都有积极的意义。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历史事变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前面摆着许多通路,同时也有很多困难。敌人要争取很多人到他们方面去,我们也要争取很多人到我们方面来,不能把反蒋与抗日并立。19日,中共中央又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对当时极端复杂的形势做了正确分析,正式确定了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
对于放掉蒋介石,许多人想不通。为此,毛泽东给他周围的干部和战士作了反复多次的解释:放掉他,一切为了抗日嘛!我们现在对待蒋介石,不能记私仇,不能关他的窑洞,更不能杀他。亲日派何应钦之流,正想利用西安事变,搞掉蒋介石,取蒋而代之,挑起全国范围内的战争。如果这样,就会使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和混乱,只能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不利于中国人民。
28日,毛泽东在红军大学的操场上给全体学员和中央机关干部作了关于西安事变的报告。针对当时不少学员心中仍存在的疑虑,毛泽东用了一个“赶毛驴上山”的形象比喻。他说:同志们,你们看,陕北不同于南方,这里的毛驴很多,小毛驴有很多优点,有耐力、负重,是农民很好的交通工具。老百姓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在抗日的问题上,就是像毛驴上山一样,他不愿上山,不愿拿枪打日本,我们怎么办呢?就得向老百姓学习,采用对付毛驴的一套办法,拉他和推他,再不干就打他一下,这就是我党的“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就是这样,打了他一下,他会上山抗日的。当前,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抗战,完成这一主要任务,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要抗战就要联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我们拉蒋和推蒋,就是团结和联合的办法。但是,陕北的小毛驴也有缺点,很倔犟,有时不听话,还会抬起腿子踢人的,我们要提防着这一面。蒋介石不愿抗日,我们打他一下,让他抗日。但他本性不会改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他还会有对日妥协投降的一面,到那时,我们还要对他进行斗争,还要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打”他一下,“打”他是让他清醒,站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立场上。
毛泽东这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把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对国民党蒋介石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原则讲得通俗易懂,彻底打消了红军战士心中的疑虑,使他们统一了思想,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