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有马列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们创造性地利用高原地形,凿洞而居,里面冬暖夏凉,舒适宜居。而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延安的窑洞不仅是栖息之所,还是先进思想的汇集地。毛泽东指出:“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不要看不起土窑洞,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
延安窑洞正是马列主义的学习之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等,一批批青年奔赴延安,在黄土堆砌的窑洞里生活和工作,接受马列主义的洗礼。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使用的提纲,《辩证法唯物论》,包含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哲学基础的两部重要著作,一个是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论》,另一个是系统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论》。毛泽东后来回忆当年的讲课情景时说:“他们请我讲课,我也愿意去当教员。去讲课,可以总结革命经验。讲一次课,整整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而且其中还要有两个通宵不能睡觉。准备了一个星期,讲上两个钟头的课,就‘卖’完了。课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但听得津津有味的学生们或许不知道,为了准备这些生趣盎然又结合实践的马列主义理论课,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们,在寒冷的冬夜里,在昏暗的灯油下,曾经写秃了多少支毛笔,耗费了多少滴心血。
这一部部浸透着浓浓黄土气息的经典著作,演绎着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神奇故事,承载着让人受益匪浅的哲学智慧,充分说明山沟和窑洞里也有精彩而深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