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礼后兵”策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转变了侵华策略,重点打击和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国民党则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诱使国民政府投降。蒋介石集团不顾全民族抗战大局,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企图借日军之手消灭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还在一些地区设立集中营,囚禁和杀害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
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对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挑起的反共“摩擦”一直采取忍让态度。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得寸进尺,不断挑衅。根据形势,党制定了“先礼后兵”的策略。
“先礼”,就是指毛泽东与八路军将领联合致电蒋介石或国民党高级将领,呼吁他们不要执迷不悟,同时发表文章批判国民党顽固派的所作所为。1940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深刻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所强调的“统一”,实质是“要把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消灭,要把一切地方的抗日力量消灭”,“借统一之名,行专制之实”。蒋介石集团不理此“礼”,继续一意孤行,共产党不得不进行武力反击,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不久之后,国民党顽固分子又发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叶挺、项英率领的新四军遭到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公开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十年来的反共行径,指出他们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大敌当前、国难益深之际进行反共活动,呼吁爱国同胞团结统一、坚持抗战。共产党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担当和作为,得到了国内外爱国人士和国际舆论的支持,蒋介石集团在多方谴责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1943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以蒋介石名义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攻击共产主义,宣扬反共思想。6月,胡宗南召开反共军事会议,准备突袭延安,并在边境制造摩擦,企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立即通过宣传武器进行反击,同时在军事上积极准备。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内外一致声讨和谴责国民党顽固派,迫使蒋介石停止军事行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尚未发展到大规模内战之时就被制止住了。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被成功击退,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先礼后兵”策略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