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梁漱溟的谈话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毛泽东初识于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家中,后来梁漱溟访问延安时,他与毛泽东再度相见。他们围绕中国的时局和前途命运,围绕国共合作、抗战前途、社会矛盾等问题,彻夜长谈,通宵达旦。
针对梁漱溟关心的国共合作问题,毛泽东进行了详细阐明。国共合作在1927年后的破裂是当时国际国内的客观因素决定的,不是中共要闹分裂,而是帝国主义千方百计支持蒋介石制造分裂,所以这种分裂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共合作同样是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促成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入侵和掠夺剥削虽然造成中国山河破碎,但反过来,却又促进了国内要求团结的力量日益强大,推动了中国人民一致对外、抗击日敌。
为了化解梁漱溟对抗战前途的担忧,毛泽东运用即将写成的《论持久战》一文中的理论,向梁漱溟解释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强弱的转化和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最后得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论。
梁漱溟向来不赞同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学说运用于中国。毛泽东向梁漱溟仔细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梁漱溟太看重中国社会特殊性的一面,忽略了决定现代社会性质一般性的一面,即阶级的对立、矛盾和斗争,而这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本质因素。
两人都有一套宏大成熟的理论与方案,向对方反复阐述自己的论据和观点,争论得酣畅淋漓,一时之间难有结果。棋逢对手的二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畅谈着自己对于未来中国的美好设想。告别时,梁漱溟将他新出版的数十万字的著作《乡村建设理论》赠与毛泽东。
多年以后,提起那场谈话,梁漱溟说:“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的政治家风貌和气度。他披着一件皮袍子,有时踱步,有时坐下,有时在床上一躺,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