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中的实事求是
1945年10月,习仲勋出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他和林伯渠一起,为建设陕甘宁边区呕心沥血。他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曾三次致信、致电给毛泽东,发表自己对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习仲勋注重实事求是,经常向农民询问意见,由此了解群众的真实感受和心声,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他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为了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国土地法纲》、组织领导好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习仲勋多次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他发现,土改一到农村,就出现了极“左”偏向。因此,他非常注重了解、调查在土改运动中的防“左”纠偏情况,并再三叮嘱同志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讲政策、讲纪律,切莫“头脑发热”。
“十二月会议”期间,习仲勋向毛泽东汇报了陕甘宁边区的战斗、生产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如实地谈了一些自己对土改的看法,毛泽东听得非常专注,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习仲勋补充作答。毛泽东在会议闭幕时说,在对待中农、对待中小资产阶级和对待党外人士问题上出现的极“左”的偏向,就是现在共产党要解决的问题。习仲勋深受启发,在会议结束后迅速向同志们传达了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
1945年1月4日,“十二月会议”结束后的第七天,就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绥属各县土地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习仲勋提笔写下《关于陕甘宁边区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问题》一文,致信向中央做出汇报。1948年1月19日,习仲勋就关于陕甘宁边区在工作中防止和克服土改中“左”的偏向的问题,致电毛泽东。1948年2月8日,习仲勋又就“分三类地区进行土地改革问题”,再次致电毛泽东。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中,习仲勋就三次向中央做出正式汇报。毛泽东对习仲勋的意见十分重视,做了详细的批示和回应。
在土地改革期间,习仲勋将极大的精力投入到对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的调查研究和组织领导之中。他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边区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土地改革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