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神、将山挪走的故事。这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其实还一直被中国共产党人奉为精神圭臬,引领着党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坚忍不拔的品质,自力更生、改造旧貌、建设中国。
早在1938年4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二大队的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就对即将开赴太行山的干部们说,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统移掉。他还明确地说到:我们现在好像坐牢一样,前门是日本人守着,后门是蒋介石守着,他们要搞两面作战,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迎战,要坚决、彻底、干净,消灭全部敌人。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鼓励同志们要做好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永远奋斗的精神准备,坚定革命信心。他反复讲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同志们学习愚公精神,把中国反革命的山挖掉,把帝国主义的山挖掉。
七大闭幕时,毛泽东又再次重申愿做愚公的决心——“我虽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毛泽东告诫同志们:“就是只剩一条枪,我们也要打到底的。只要我们手里还有一条枪,我们被打倒了,就把枪交给我们的儿子,儿子再交给孙子。”“对于中国的反动派和日本的侵略者,不把他们打倒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讲起愚公移山的故事,以此号召共产党人以及全国人民坚守精神高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奋斗。
毛泽东赋予这个古老的寓言故事以新的革命内涵,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奋斗宣言,实践着革命到底、奋斗不止的诺言。愚公移山的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险阻,战胜一切顽敌强敌,最终走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