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

陶辛、王洪义等

目录

  • 1 艺术鉴赏——音乐鉴赏
    • 1.1 闻者有心——音乐听力的提升
      • 1.1.1 节奏:均衡与不均衡
      • 1.1.2 结构:短小与长大
      • 1.1.3 旋律:主旋律与多声部
    • 1.2 民族之歌——民乐与器乐曲赏析
      • 1.2.1 民歌:原生态与艺术化加工
      • 1.2.2 中国的音乐logo:你爱哪朵花
      • 1.2.3 民间器乐名曲赏析
    • 1.3 都市之声——流行音乐赏析
      • 1.3.1 爵士乐
      • 1.3.2 摇滚乐
      • 1.3.3 中国流行音乐
    • 1.4 歌舞故事——歌剧与音乐剧赏析
      • 1.4.1 歌剧序曲
      • 1.4.2 歌剧咏叹调
      • 1.4.3 音乐剧中的独唱重唱
      • 1.4.4 音乐剧中的歌舞场面
    • 1.5 音流汇集——交响音乐赏析
      • 1.5.1 《不想长大》与《第40交响曲》
      • 1.5.2 胜利手势V与《第五交响曲(命运)》
      • 1.5.3 用人声歌唱的交响曲《欢乐颂》
  • 2 艺术鉴赏——美术鉴赏
    • 2.1 西方传统美术欣赏
      • 2.1.1 海洋中的爱神
      • 2.1.2 教堂与信仰
      • 2.1.3 达·芬奇的艺术密码
      • 2.1.4 举世皆知的伦勃朗光
      • 2.1.5 没有主题的库尔贝
    • 2.2 西方现当代美术欣赏
      • 2.2.1 莫奈的天光水色
      • 2.2.2 梵高的向日葵
      • 2.2.3 多变的毕加索
      • 2.2.4 让艺术尴尬的小便池
      • 2.2.5 博伊斯的7000颗橡树
    • 2.3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
      • 2.3.1 从兵马俑到说唱俑
      • 2.3.2 敦煌与丝绸之路
      • 2.3.3 千古传诵的五头牛
      • 2.3.4 描绘太平盛世的《清明上河图》
      • 2.3.5 古代文人的自我表现
    • 2.4 中国近现代美术欣赏
      • 2.4.1 玩世不恭的唐伯虎
      • 2.4.2 画竹子的郑板桥
      • 2.4.3 大阿福的非凡力量
      • 2.4.4 齐白石的红花墨叶
      • 2.4.5 学贯中西的林风眠
  • 3 艺术鉴赏——民俗鉴赏
    • 3.1 民间歌舞——中国传统声乐
      • 3.1.1 民歌种类
      • 3.1.2 民间舞蹈艺术
      • 3.1.3 秧歌的分布与功能
      • 3.1.4 舞龙舞狮的发展变迁
    • 3.2 民间戏曲——用文化滋润生活
      • 3.2.1 民间戏曲的发生与流变
      • 3.2.2 民间戏曲的分类系统
      • 3.2.3 木偶戏赏析
      • 3.2.4 皮影戏赏析
    • 3.3 民间美术——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
      • 3.3.1 民间美术导言
      • 3.3.2 年画——民间美术的百科全书
      • 3.3.3 剪纸——民间土壤生长的文化树
      • 3.3.4 风筝——民间传统文化风韵的工艺品
  • 4 艺术鉴赏——戏曲鉴赏
    • 4.1 戏剧的形成
      • 4.1.1 戏剧的历史
    • 4.2 京剧的特点
      • 4.2.1 京剧的行当划分
      • 4.2.2 京剧的流派
      • 4.2.3 京剧的艺术表现
    • 4.3 京剧演出的特色
      • 4.3.1 京剧的脸谱
      • 4.3.2 京剧的化妆
      • 4.3.3 京剧的服装
      • 4.3.4 京剧的舞台文明
    • 4.4 京剧演员培养及京剧赏析
      • 4.4.1 京剧演员是怎样炼成的
      • 4.4.2 炼成术之“唱”
      • 4.4.3 炼成术之“念”
      • 4.4.4 炼成术之“做”
      • 4.4.5 炼成术之“打”
      • 4.4.6 京剧演员培养及京剧传承之传承京剧艺术弘扬国粹文化
  • 5 艺术鉴赏——话剧鉴赏
    • 5.1 话剧有哪些特征?
      • 5.1.1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 5.1.2 戏剧的冲突
      • 5.1.3 戏剧是集中的艺术
      • 5.1.4 戏剧是综合的艺术
    • 5.2 话剧结构的主要类型
      • 5.2.1 开放式
      • 5.2.2 封闭式
      • 5.2.3 人像展览式
    • 5.3 话剧艺术的欣赏方法
      • 5.3.1 人物形象的塑造
        • 5.3.1.1 蘩漪:爱恨交集
        • 5.3.1.2 鲁妈:刚毅顽强
        • 5.3.1.3 四凤:天真单纯
        • 5.3.1.4 周朴园:双重人格
        • 5.3.1.5 写戏写人、写人写心
        • 5.3.1.6 艺术手法多样化
        • 5.3.1.7 人物形象刻画与舞台美术
        • 5.3.1.8 戏剧场面开掘层层深入
      • 5.3.2 严谨的戏剧结构
        • 5.3.2.1 严谨完整,一气呵成
        • 5.3.2.2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 5.3.2.3 波澜起伏,曲折多姿
        • 5.3.2.4 悲喜交错,引人入盛
      • 5.3.3 高度艺术的戏剧语言
民族之歌——民乐与器乐曲赏析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乐传统乐器


打击乐器


成型于商周,如“八音”、鼓、编钟、编磬、锣等

吹管乐器


成型于汉晋,

:笛在中国以戏曲伴奏为主,但也有发展出少数独奏曲,如梅花三弄等。现代以来有较多的独奏曲,著名的有《喜相逢》、《姑苏行》、《牧民新歌》、《阳明春晓》等。


:又称“洞箫”,中国最古老的民族边棱气鸣乐器。单管,竖吹。常独奏,也常与古琴合奏。

唢呐:由波斯传入,传统多用于吹打乐,近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独奏曲,著名的如百鸟朝凤。

                                           

                    

 ,现代的著名曲子有《凤凰展翅》等。


                          :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孔,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因以陶制最为普遍,亦称“陶埙”,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巴乌:著名曲子《美丽的凤尾竹》前段的主奏。


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管子:乐器名称,一种吹管乐器,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流行于中国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经过变化发展,管子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弹拨乐器

成型于盛唐,如

:琴是中国古代士人阶层中发展最广的乐器,长期以来流传大量的琴曲及各种流派,著名的曲目包括广陵散、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忆故人》、《阳关三叠》等。

: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瑟和筝的弹奏技巧很是相似。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常与琴或笙合奏。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体较古筝大,而且都是单弦发音。

: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又称“秦筝”。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古筝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等。

箜篌: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分为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凤首箜篌、小箜篌。其中,与竖琴同源的竖箜篌经西域传入。好多人会把现代箜篌(雁柱箜篌)当成竖琴,可以说现代箜篌是竖琵琶式音箱,双排弦,弦通过筝码传到到音箱,相比竖琴,可以压颤,演奏滑音颤音,泛音效果出众,运用了中国技法比如摇指,轮指等。因竖琴的有效弦长比箜篌长,羊肠弦,使得竖琴音色柔软,而箜篌的音色,十分有力度,音色浑厚,音箱比竖琴大,音色更亮。

: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故又名“阮咸”。著名曲子:《丝路驼铃》。

琵琶:琵琶自唐朝以后获得大量的发展,有许多流派及大批古曲,大致可分为文曲和武曲,前者如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月儿高等,后者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20世纪以后琵琶又出现了大量的新独奏及协奏曲,如歌舞引、草原小姊妹协奏曲等。

柳琴:柳琴主在明清时代主要是戏曲伴奏的乐器,在1950年代,在一批音乐家和乐器改革家的努力之下,开始出现不少独奏及协奏曲,著名的有剑器、北方民族生活素描组曲、春到沂河、毕卡兹欢庆会等。

古筝: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拉弦乐器

成型于明清,如

二胡:明清时代为许多戏曲的伴奏乐器,并用于地方器乐小合奏(如江南丝竹)至20世纪刘天华改革以后,开始成为适于独奏的乐器。著名曲子:刘天华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等。

板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著名曲子:《大起板》(何彬编曲)、《翻身的日子》(朱践耳曲)。

高胡:“高音二胡”的简称,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二胡族的高音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著名曲子:《平湖秋月》。

中胡:“中音二胡”的简称,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二胡族的中音乐器。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琴筒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稍长,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浑厚。著名曲子:《草原上》、《苏武》。

京胡:原称“胡琴”,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最早也称“二鼓子”。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著名曲子:《夜深沉》。

拉阮:现代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为大、中、小阮和低阮。琴头一般装饰有中国传统的龙或如意等骨雕艺术品,两侧装有四个弦轴。阮的琴身是一个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阮的结构原理、制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