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

陶辛 楼徐燕 郭昕 赵朴 郝巍

目录

  • 1 绪论
    • 1.1 绪论:流行音乐大世界
  • 2 幕后揭秘
    • 2.1 音乐的制作工艺
    • 2.2 音乐制作的技术
    • 2.3 流行音乐的包装
  • 3 内行看门道
    • 3.1 何为音乐产业?
    • 3.2 大公司与小厂牌
    • 3.3 商业与“地下”
    • 3.4 版权如何商定?
  • 4 谁在唱那首歌
    • 4.1 原唱与翻唱
    • 4.2 原创与抄袭
    • 4.3 金曲与神曲
  • 5 粉墨登场
    • 5.1 天皇巨星
    • 5.2 我是歌手
    • 5.3 超级乐队
  • 6 不只是听——流行音乐的传播
    • 6.1 传播载体——舞台事件
    • 6.2 传播载体——媒介气质
    • 6.3 排行榜与颁奖
  • 7 赋予生命——流行音乐的表演
    • 7.1 即兴表演
    • 7.2 和声进行
    • 7.3 一起摇摆
  • 8 魔幻特技——流行音乐的音响制作
    • 8.1 音色
    • 8.2 采样
  • 9 从布鲁斯到比波普
    • 9.1 从吟唱到舞动
    • 9.2 爵士乐初体验
    • 9.3 爵士乐的革命
  • 10 融和乐到嘻哈
    • 10.1 不同音乐风格的化学反应
    • 10.2 摩城之声
    • 10.3 嘻哈来袭
  • 11 风暴来临——摇滚乐
    • 11.1 风格之墙的倒塌
    • 11.2 摇滚新声
    • 11.3 铁血摇滚
    • 11.4 摇滚疆域扩展
  • 12 追本溯源
    • 12.1 美国——大熔炉与发源地
    • 12.2 欧洲——孵化器与培养皿
    • 12.3 拉丁——千姿百态又同根同质
  • 13 西风东渐
    • 13.1 熟悉又陌生
    • 13.2 日本和台湾音乐的发展
    • 13.3 日本和台湾音乐的特点
    • 13.4 香港流行音乐
    • 13.5 韩国流行音乐
  • 14 中体西用
    • 14.1 大陆流行音乐的遗产与馈赠
    • 14.2 抒情歌曲与“新民歌”
    • 14.3 大陆原创摇滚音乐
    • 14.4 民谣
  • 15 爱与忧愁——流行音乐的内容
    • 15.1 爱情歌曲的陷阱
    • 15.2 农业重金属的乡谣
    • 15.3 那些年听过的校园歌曲
  • 16 跨越音乐边界
    • 16.1 融合与跨界
    • 16.2 另类与主流
    • 16.3 原声与科技
  • 17 叛逆与公益
    • 17.1 双重形象与担当
    • 17.2 叛逆的理由
    • 17.3 博爱与理想
  • 18 凡俗与灵性
    • 18.1 快餐与经典
    • 18.2 “十字路口”的传奇故事
    • 18.3 灵性的维度
  • 19 饕餮盛宴——流行音乐的感官作用
    • 19.1 快乐的由来
    • 19.2 亲近的享受
    • 19.3 宣泄与需求
    • 19.4 新奇鲜活
    • 19.5 青春的动感
  • 20 流行音乐的情感功效
    • 20.1 浪漫之声
    • 20.2 我为歌狂
    • 20.3 心有灵犀
    • 20.4 陪伴与疗伤
    • 20.5 白衣飘飘的年代
    • 20.6 寻找自我
    • 20.7 时尚与前卫
  • 21 流行音乐的日常实用功能
    • 21.1 屏息静听
    • 21.2 麦霸登场
    • 21.3 你是谁的粉丝
    • 21.4 五彩MV
  • 22 结论
    • 22.1 结论
美国——大熔炉与发源地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美国流行音乐的空前繁荣——摇滚乐的兴起

到了20 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流行音乐得到空前的发展。因为在这个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的重要部分在美国崛起。摇滚乐的崛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0 年代,在美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代,这时的青年人生活环境非常的优越,他们不理解也不喜欢父辈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不喜欢父辈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他们要找到新的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而“摇滚乐”这种来源于黑人的节奏布鲁斯和爵士乐、乡村音乐有着强烈节奏、表演形式和无拘无束的音乐类型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好动的特点、精力充沛的秉性,而摇滚乐所涉及的题材内容与他们关心的问题紧密相连,它的这些音乐特征决定了它贴切大众文化的特性,迎合了青少年一代的音乐欣赏要求,于是它一出现便所向披靡,吸引了无数的青少年。1955 年出现的一部有关摇滚乐的电影《黑板丛林》,其中主题曲《昼夜摇滚》歌曲的动荡不安的激情旋律感染了年轻人,在青少年中风靡一时,而这首《昼夜摇滚》的演唱者比尔· 哈利也成为“摇滚乐之父”,成为摇滚乐时代的开端。随后,“ 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他全面融合了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叮砰巷”流行音乐的特点,展示了作为摇滚乐的独特风格,他的影响经久不衰,对所谓的传统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的歌曲在具有反抗精神的一代青少年中间引起了共鸣,冲开了长期以来不同民俗风尚、政治观念、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禁锢,他们在声音中找到了综合点。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