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

陶辛 楼徐燕 郭昕 赵朴 郝巍

目录

  • 1 绪论
    • 1.1 绪论:流行音乐大世界
  • 2 幕后揭秘
    • 2.1 音乐的制作工艺
    • 2.2 音乐制作的技术
    • 2.3 流行音乐的包装
  • 3 内行看门道
    • 3.1 何为音乐产业?
    • 3.2 大公司与小厂牌
    • 3.3 商业与“地下”
    • 3.4 版权如何商定?
  • 4 谁在唱那首歌
    • 4.1 原唱与翻唱
    • 4.2 原创与抄袭
    • 4.3 金曲与神曲
  • 5 粉墨登场
    • 5.1 天皇巨星
    • 5.2 我是歌手
    • 5.3 超级乐队
  • 6 不只是听——流行音乐的传播
    • 6.1 传播载体——舞台事件
    • 6.2 传播载体——媒介气质
    • 6.3 排行榜与颁奖
  • 7 赋予生命——流行音乐的表演
    • 7.1 即兴表演
    • 7.2 和声进行
    • 7.3 一起摇摆
  • 8 魔幻特技——流行音乐的音响制作
    • 8.1 音色
    • 8.2 采样
  • 9 从布鲁斯到比波普
    • 9.1 从吟唱到舞动
    • 9.2 爵士乐初体验
    • 9.3 爵士乐的革命
  • 10 融和乐到嘻哈
    • 10.1 不同音乐风格的化学反应
    • 10.2 摩城之声
    • 10.3 嘻哈来袭
  • 11 风暴来临——摇滚乐
    • 11.1 风格之墙的倒塌
    • 11.2 摇滚新声
    • 11.3 铁血摇滚
    • 11.4 摇滚疆域扩展
  • 12 追本溯源
    • 12.1 美国——大熔炉与发源地
    • 12.2 欧洲——孵化器与培养皿
    • 12.3 拉丁——千姿百态又同根同质
  • 13 西风东渐
    • 13.1 熟悉又陌生
    • 13.2 日本和台湾音乐的发展
    • 13.3 日本和台湾音乐的特点
    • 13.4 香港流行音乐
    • 13.5 韩国流行音乐
  • 14 中体西用
    • 14.1 大陆流行音乐的遗产与馈赠
    • 14.2 抒情歌曲与“新民歌”
    • 14.3 大陆原创摇滚音乐
    • 14.4 民谣
  • 15 爱与忧愁——流行音乐的内容
    • 15.1 爱情歌曲的陷阱
    • 15.2 农业重金属的乡谣
    • 15.3 那些年听过的校园歌曲
  • 16 跨越音乐边界
    • 16.1 融合与跨界
    • 16.2 另类与主流
    • 16.3 原声与科技
  • 17 叛逆与公益
    • 17.1 双重形象与担当
    • 17.2 叛逆的理由
    • 17.3 博爱与理想
  • 18 凡俗与灵性
    • 18.1 快餐与经典
    • 18.2 “十字路口”的传奇故事
    • 18.3 灵性的维度
  • 19 饕餮盛宴——流行音乐的感官作用
    • 19.1 快乐的由来
    • 19.2 亲近的享受
    • 19.3 宣泄与需求
    • 19.4 新奇鲜活
    • 19.5 青春的动感
  • 20 流行音乐的情感功效
    • 20.1 浪漫之声
    • 20.2 我为歌狂
    • 20.3 心有灵犀
    • 20.4 陪伴与疗伤
    • 20.5 白衣飘飘的年代
    • 20.6 寻找自我
    • 20.7 时尚与前卫
  • 21 流行音乐的日常实用功能
    • 21.1 屏息静听
    • 21.2 麦霸登场
    • 21.3 你是谁的粉丝
    • 21.4 五彩MV
  • 22 结论
    • 22.1 结论
绪论:流行音乐大世界
  • 1
  • 2 章节测验





流行音乐的功效

 流行音乐随着20世纪、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迅猛发展起来。流行音乐以它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口语化的歌词、清晰易懂的含义,迅速成为了社会大众音乐的主流。流行音乐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等艺术文化功能。本文就从这三方面分析流行音乐的艺术社会功能。 
  一、认识功能 
 流行音乐的艺术认识功能比其它音乐的认识功能更加被人理解。因为一般的音乐艺术都是通过抽象、模拟、暗示、象征的手法间接的显示现实生活。如欣赏交响音乐,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才能认识音乐的内容,美声声乐作品的欣赏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甚至还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理解歌词的意思,认识音乐。所以高雅音乐的认识功能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准的欣赏者才能体会。而通俗音乐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词,使它的认识功能很易被大众接受。有人把严肃、古典音乐称为“有准备的音乐”,把通俗、流行音乐称为“无准备的音乐”,就是这个原因。 
  流行音乐和现实结合的很紧密。它表现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很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如歌曲《一封家书》采用的作品创作形式就是平常大众写信的形式,这首歌一创作出来就被大众接受传唱。歌曲《小芳》用接近说唱的形式,说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内心的情感。虽说流行乐里的摇滚乐在理解上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但大部分通俗音乐还是歌词清晰、意义明确。流行音乐有庞大的受众体,这使得流行音乐的认识功能比其它音乐形式显得更加强大。 
  流行音乐认识功能强大还体现在掌握流行音乐的形式上比其它音乐更容易。在流行音乐圈里,有许多自学成才的音乐人或流行歌手。而这种现象在其它的严肃、古典音乐中很少见。 
  二、教育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找到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感情、追求、理想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流行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人们在用流行音乐娱乐时,也受到教育。流行音乐直观,而且受众面广,它的教育功能是直接而强大的。  尽管流行音乐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流行音乐的主流都是积极地。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完善,它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会越来越大。流行音乐用它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及趣味性拉近了和大众的距离,同时也使它的教育功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人们当中。 
  三、审美功能 
   流行音乐由于创作量大,受到商业化、市场化、娱乐化的冲击,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其审美功能被削弱。许多低俗、千篇一律的流行音乐作品就说明这个问题。但随着流行音乐市场的不断完善成熟,更多的专业音乐人加入到流行音乐的行列,既具艺术性有深受大众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层出不穷。这几年许多流行音乐人在尝试将我们古典音乐元素、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古典风味、民族风味的流行音乐作品。如近年来方文山为周杰伦谱写的系列具有中国风的作品《青花瓷》《兰亭序》《东风破》等,无论从歌名还是歌词都借鉴了中国的古诗词,而且在旋律的谱写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所以这些作品无论在歌词上还是在音乐上都具有古风古韵的感觉,人们在欣赏、演唱这些歌曲时,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魅力。歌曲《明月几时有》就是将苏轼的词和现代音乐结合,和诗词相配的旋律使人们在听唱音乐的同时更好的领略到了诗词的内涵。歌曲《青春舞曲》《天堂》《青藏高原》分别运用了新疆、内蒙、西藏各民族特有音乐元素,使人们在听唱这些歌曲时既领略到了这些民族音乐的特色,又感受到了这些地方浓郁的地方特色,使人们在音乐的带领下仿佛置身于音乐所演唱的地域环境中。将流行音乐和古典、严肃音乐相结合,将流行音乐民族化这些努力必将大大的提升流行音乐的审美品质,增强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