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

陶辛 楼徐燕 郭昕 赵朴 郝巍

目录

  • 1 绪论
    • 1.1 绪论:流行音乐大世界
  • 2 幕后揭秘
    • 2.1 音乐的制作工艺
    • 2.2 音乐制作的技术
    • 2.3 流行音乐的包装
  • 3 内行看门道
    • 3.1 何为音乐产业?
    • 3.2 大公司与小厂牌
    • 3.3 商业与“地下”
    • 3.4 版权如何商定?
  • 4 谁在唱那首歌
    • 4.1 原唱与翻唱
    • 4.2 原创与抄袭
    • 4.3 金曲与神曲
  • 5 粉墨登场
    • 5.1 天皇巨星
    • 5.2 我是歌手
    • 5.3 超级乐队
  • 6 不只是听——流行音乐的传播
    • 6.1 传播载体——舞台事件
    • 6.2 传播载体——媒介气质
    • 6.3 排行榜与颁奖
  • 7 赋予生命——流行音乐的表演
    • 7.1 即兴表演
    • 7.2 和声进行
    • 7.3 一起摇摆
  • 8 魔幻特技——流行音乐的音响制作
    • 8.1 音色
    • 8.2 采样
  • 9 从布鲁斯到比波普
    • 9.1 从吟唱到舞动
    • 9.2 爵士乐初体验
    • 9.3 爵士乐的革命
  • 10 融和乐到嘻哈
    • 10.1 不同音乐风格的化学反应
    • 10.2 摩城之声
    • 10.3 嘻哈来袭
  • 11 风暴来临——摇滚乐
    • 11.1 风格之墙的倒塌
    • 11.2 摇滚新声
    • 11.3 铁血摇滚
    • 11.4 摇滚疆域扩展
  • 12 追本溯源
    • 12.1 美国——大熔炉与发源地
    • 12.2 欧洲——孵化器与培养皿
    • 12.3 拉丁——千姿百态又同根同质
  • 13 西风东渐
    • 13.1 熟悉又陌生
    • 13.2 日本和台湾音乐的发展
    • 13.3 日本和台湾音乐的特点
    • 13.4 香港流行音乐
    • 13.5 韩国流行音乐
  • 14 中体西用
    • 14.1 大陆流行音乐的遗产与馈赠
    • 14.2 抒情歌曲与“新民歌”
    • 14.3 大陆原创摇滚音乐
    • 14.4 民谣
  • 15 爱与忧愁——流行音乐的内容
    • 15.1 爱情歌曲的陷阱
    • 15.2 农业重金属的乡谣
    • 15.3 那些年听过的校园歌曲
  • 16 跨越音乐边界
    • 16.1 融合与跨界
    • 16.2 另类与主流
    • 16.3 原声与科技
  • 17 叛逆与公益
    • 17.1 双重形象与担当
    • 17.2 叛逆的理由
    • 17.3 博爱与理想
  • 18 凡俗与灵性
    • 18.1 快餐与经典
    • 18.2 “十字路口”的传奇故事
    • 18.3 灵性的维度
  • 19 饕餮盛宴——流行音乐的感官作用
    • 19.1 快乐的由来
    • 19.2 亲近的享受
    • 19.3 宣泄与需求
    • 19.4 新奇鲜活
    • 19.5 青春的动感
  • 20 流行音乐的情感功效
    • 20.1 浪漫之声
    • 20.2 我为歌狂
    • 20.3 心有灵犀
    • 20.4 陪伴与疗伤
    • 20.5 白衣飘飘的年代
    • 20.6 寻找自我
    • 20.7 时尚与前卫
  • 21 流行音乐的日常实用功能
    • 21.1 屏息静听
    • 21.2 麦霸登场
    • 21.3 你是谁的粉丝
    • 21.4 五彩MV
  • 22 结论
    • 22.1 结论
排行榜与颁奖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流行音乐主流大奖

1、格莱美

   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简称Grammys),美国录音界与世界音乐界最重要的音乐奖项之一,由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andSciences,NARAS)颁发。学院由录音业的专业人士所组成,目的在于奖励过去一年中业界岀色的成就。格莱美奖是美国四个主要音乐奖之一(另三个为公告牌音乐奖全美音乐奖摇滚名人堂收录典礼)。格莱美奖每年2月颁发。

第1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于1959年5月4日举行。

  2、公告牌

1894年11月1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小酒馆里,两个专门为马戏团、展览会设计告示牌的年轻人威廉.H.唐纳德森(William H.Donaldson)和詹姆士.F.亨宁汉(James F. Henningham)酒后兴起,萌生了办刊物的念头,《公告牌》就这样诞生了。不过那时,它还叫做“Billboard Advertising”,这份月刊只有8页,售价10美分,内容以州内大事、狂欢节日、娱乐、演出为主。

1897年,杂志更名为“The Billboard”,同时做出一系列调整。唐纳德森买下了亨宁汉的股份、将月刊转变为周刊、在纽约以及芝加哥设立办公室。杂志内容则逐步娱乐化:增添唱片界的新闻与广告、电影介绍、歌曲评论、专栏专区等等。直到1913年,《公告牌》出现首份榜单“上周最畅销的前十名流行歌曲”,成为第一本拥有排行榜的杂志。

3、全英音乐奖

全英音乐奖始于1977年,当年Beat-les乐队拿走了“最佳英国乐队”和“年度最佳专辑”两项大奖。从那时起,BRITs颁奖就成为了音乐界的一大盛事,不同年代的伟大艺人在这里获得了荣誉,包括MichaelJackson、Queen、theWho、Sting、EltonJohn、theBeeGees和EricClapton等。对于国内喜欢英伦流行乐和摇滚乐的乐迷朋友来说,全英音乐大奖作为欧美乐坛独树一帜的重要颁奖礼,与格莱美颁奖典礼相比也许更具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4、金曲奖

台湾金曲奖(Golden Melody Awards)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音乐奖项。1990年起开始举办,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每届颁奖典礼约于每年5、6月前举行。 金曲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音乐事业,对优良华语歌手以及优秀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歌手及优秀的音乐工作者,成为华语歌坛最崇高的荣誉指标,对华语音乐,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5、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主办,广东电台音乐之声、香港新城娱乐台、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广东流行音乐学会协办,广州电视台承办,,强调公开、公正、透明的评选标准,邀请了内地以及港台地区权威人士来担任评委工作,以“超越流行,回归音乐本质为宗旨,第一届于2001年举行。

作为国内首家按照格莱美模式设置的音乐奖,历届传媒大奖均有设置摇滚、电子、民谣、嘻哈、爵士等专业细分奖项,而以音乐类型及行业特征来细分奖项的方式也是传媒奖有别于其它音乐颁奖的一大特色。作为引导当下华语音乐潮流的一个最前卫的指标,“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多年来也在业界和传媒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誉为“真正公正的奖”(人民网)、 “最有可能负起(公信力)重任的颁奖礼”。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