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组织学绪论
    • 1.1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2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1.3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 2 上皮组织
    • 2.1 被覆上皮
    • 2.2 单层柱状上皮
    • 2.3 假复层柱状上皮
    • 2.4 课后作业
  • 3 固有结缔组织
    • 3.1 疏松结缔组织
    • 3.2 致密结缔组织
    • 3.3 脂肪组织的结构
    • 3.4 脂肪组织的类型
    • 3.5 纤维
    • 3.6 课后作业
  • 4 软骨组织和软骨
    • 4.1 软骨
    • 4.2 软骨的分类和各类软骨的结构特点
    • 4.3 长骨的结构
    • 4.4 课后作业
  • 5 血液和淋巴
    • 5.1 红细胞
    • 5.2 白细胞
    • 5.3 骨髓的结构和血细胞的发生
    • 5.4 课后作业
  • 6 肌组织
    • 6.1 骨骼肌
    • 6.2 心肌
    • 6.3 平滑肌
    • 6.4 课后作业
  • 7 神经组织
    • 7.1 神经元
    • 7.2 突触
    • 7.3 运动终板
    • 7.4 课后作业
  • 8 循环系统
    • 8.1 脉管系统
    • 8.2 毛细血管的构造
    • 8.3 毛细血管分类
    • 8.4 微循环
    • 8.5 心脏
    • 8.6 课后作业
  • 9 免疫系统
    • 9.1 胸腺
    • 9.2 淋巴结
    • 9.3 脾
    • 9.4 课后作业
  • 10 感觉器
    • 10.1 眼副器
    • 10.2 眼球壁
    • 10.3 眼球内容物
    • 10.4 外耳
    • 10.5 内耳
    • 10.6 中耳
  • 11 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
    • 11.1 皮肤
    • 11.2 表皮
    • 11.3 真皮
    • 11.4 皮下组织
    • 11.5 皮肤的附属器
    • 11.6 课后作业
  • 12 内分泌系统
    • 12.1 甲状腺
    • 12.2 甲状旁腺
    • 12.3 肾上腺皮质
    • 12.4 肾上腺髓质
    • 12.5 腺垂体远侧部
    • 12.6 脑垂体
    • 12.7 神经垂体
    • 12.8 课后作业
  • 13 消化管
    • 13.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13.2 食管
    • 13.3 胃
    • 13.4 小肠
    • 13.5 大肠
    • 13.6 阑尾
    • 13.7 课后作业
  • 14 消化腺
    • 14.1 外分泌部
    • 14.2 胰岛
    • 14.3 肝
    • 14.4 唾液腺
    • 14.5 课后作业
  • 15 呼吸系统
    • 15.1 鼻腔
    • 15.2 气管和支气管
    • 15.3 肺
    • 15.4 课后作业
  • 16 泌尿系统
    • 16.1 肾
    • 16.2 滤过屏障
    • 16.3 排尿器官
    • 16.4 课后作业
  • 17 男性生殖系统
    • 17.1 睾丸
    • 17.2 生殖管道
    • 17.3 课后作业
  • 18 女性生殖系统
    • 18.1 卵泡
    • 18.2 卵泡的发育
    • 18.3 月经周期
    • 18.4 输卵管
    • 18.5 子宫
    • 18.6 乳腺
    • 18.7 课后作业
  • 19 人体胚胎学绪论
    • 19.1 绪论
  • 20 人体胚胎发育
    • 20.1 受精
    • 20.2 胚泡的形成和植入
    • 20.3 人胚早期发育
    • 20.4 胎儿期
    • 20.5 胚胎发育与母体关系
    • 20.6 双胎、联胎和多胎
    • 20.7 胎盘
    • 20.8 胎膜
    • 20.9 先天性畸形
    • 20.10 课后作业
白细胞


视频资料



二、白细胞       

正常值:( 4.0~10) ×109 /l 或4000~1万mm3男女无明显差别

分类(根据胞质中有无特殊颗粒)   1.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N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B

                               2.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L   

                                               单核细胞 M

1、中性粒细胞 N(50%~70 %)

(1)形态: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核为杆状或分叶状,胞质粉红色,含细小的中性颗粒:颗粒细小,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呈淡紫色。


嗜天青颗粒:

数量少,体积大,是一 种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

特殊颗粒:

数量多,体积小,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

(2) 功能: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能杀菌和噬消化异物。

(3) 寿命:在血液中停留6~7h,在组织液中存活约1~3d。

2.嗜酸性粒细胞E(0.5 %~3 % )

(1)形态:胞体呈球形,直径10~15μm,核常为两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颗粒粗大,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呈桔红色

 酸性磷酸酶

 芳香硫酸酯酶————分解白三烯

组胺酶————灭活组胺

过氧化物酶

(2)功能:具有趋化性,能做变形运动,吞噬抗原 抗体复合物,抗过敏,杀灭寄生虫。

(3)寿命:血液中停留数小时,在组织中可存活8~12天。


3.嗜碱性粒细胞 B (0~1 %)

(1)形态:呈球形,直径10~12μm. 核不规则、分叶或呈S形。 胞质含嗜碱性颗粒:颗粒粗大,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呈紫蓝色。内含肝素、组胺、白三烯、慢反应物质。

(2)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

(3)寿命:在组织中可存活12~15天。



4.淋巴细胞 L(20 % ~30 %)                   

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大、中、小三种。胞质嗜碱性,呈天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核圆形,一侧常有小切迹,着色深, 占细胞的大部分。

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免疫功能和寿命不同可分类为:

T 细胞  :75%   排斥异体移植物,抗肿瘤。参与细胞免疫。

B 细胞 :10~15%  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K 细胞 :5%

NK 细胞:2~3%

           

5.单核细胞 M (3 % ~8 %)

(1)形态: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4~2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为椭圆形、肾形或马蹄形,常偏位,着色浅,胞质灰蓝色,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嗜天青颗粒   过氧化物酶

            酸性磷酸梅

            非特异性酯酶

            溶菌酶

(2)功能 :单核细胞是巨嗜细胞的前身。有一定的吞噬免疫功能。

(三)   血小板 Plt(血栓细胞)


1、来源:骨髓中脱落下来的巨核细胞质小块。

  2、形态:双凸盘形,体积小,无细胞核。周围浅蓝色为透明区中央有紫蓝色颗粒,聚集成群,为颗粒区。

透明区:含环形排列的 微丝、微管。维持形态,参与血 小板运动。

颗粒区:血小板颗粒    特殊颗粒:凝血因子Ⅲ、酸性水解酶

                     致密颗粒:ATP  、ADP、Ca2+   5-羟色胺、肾上腺素、抗凝血纤维蛋白酶

        线粒体  糖原  小管系

(3)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