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绪论
    • 1.1 护理学的发展史
    • 1.2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
    • 1.3 护理的工作方式
    • 1.4 护理的概念
    • 1.5 学习《护理学基础》意义
  • 2 护士和病人的角色及素质
    • 2.1 角色的概述
    • 2.2 护士的素质
  • 3 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 3.1 系统理论
    • 3.2 需要层次理论
    • 3.3 压力与适应理论
  • 4 护理程序
    • 4.1 概述
    • 4.2 护理程序的步骤
  • 5 护士职业安全与防护
    • 5.1 护士职业安全
    • 5.2 护士职业防护
  • 6 医疗护理环境
    • 6.1 医院
    • 6.2 门诊部
    • 6.3 病区
  • 7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 7.1 病人入院的护理
    • 7.2 病人出院的护理
    • 7.3 运送病人法
  • 8 舒适与安全
    • 8.1 舒适
    • 8.2 临床常用卧位
    • 8.3 病人安全的护理
  • 9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9.1 医院感染
    • 9.2 清洁、消毒与灭菌
    • 9.3 手卫生
    • 9.4 无菌技术
    • 9.5 隔离技术
    • 9.6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
  • 10 病人的清洁护理
    • 10.1 口腔护理
    • 10.2 头发护理
    • 10.3 皮肤护理
    • 10.4 会阴部护理
    • 10.5 晨晚间护理
  • 11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 11.1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 11.2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 11.3 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 11.4 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 12 饮食与营养
    • 12.1 营养与健康
    • 12.2 医院饮食
    • 12.3 一般饮食的护理
    • 12.4 特殊饮食的护理
    • 12.5 出入液量记录
  • 13 冷热疗法
    • 13.1 概述
    • 13.2 冷热疗法的作用
  • 14 排泄护理
    • 14.1 排尿护理
    • 14.2 排便护理
    • 14.3 排气护理
  • 15 药物疗法
    • 15.1 给药的基本知识
    • 15.2 口服给药法
    • 15.3 雾化吸入法
    • 15.4 注射法
    • 15.5 局部给药技术
  • 16 药物过敏试验法
    • 16.1 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 16.2 其他药物过敏试验
  • 17 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法
    • 17.1 静脉输液法
    • 17.2 静脉输血法
  • 18 标本采集
    • 18.1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 18.2 各种标本采集技术
  • 19 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 19.1 病情观察
    • 19.2 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 20 临终护理
    • 20.1 概述
    • 20.2 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
    • 20.3 死亡后的护理
  • 21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 21.1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 21.2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
    • 21.3 计算机在医嘱处理中的应用
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概述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又称需求,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映。如在生理上对食物,水、氧气、排泄休息及避免有害刺激等的需要;在心理上有对交往、自尊、求知欲等的需要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的对象性任何需要部是指向特定的对象。这种对象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如食物,住所等,也可以是精神心理性的,如信仰、友谊、尊重等

2.需要的发展性人的需要是随着年龄,时期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个体在不问的成长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优势需要,如婴幼儿期主要以生理需要为主,3岁以后就凸显求知

3.需要的无限性肃要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当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更高级的需要发展,个体在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与发展,并推动了社会进步

4.需要的独特性需要具有独特性是因为个体生理因素、遗传因素,成长发展阶段及所处的环境因素不同等而导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需要

5.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各种各样需要的产生与满足是受其所处的坏境条件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三)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1.内在因素

(1)生理障碍:由于疾病、玻劳或者损伤等生理方面的变化,可导致人的若干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如胃肠道疾病会影响人对营养需求的满足。

(2)认知障碍:缺乏知识、信息或语言障得时,会影响个体正确认识和识别自我需要从而造成需要的缺失或不被满足

(3)情绪障碍:焦虑、愤怒、恐惧,抑包、兴奋等情绪均会影响需要满足。如个体在悲伤情结的支配下,会不思饮食,不与人交谈等。

(4)个人因素:个人信仰,价值观、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生话习惯等均会影响个体需要满足的程度和方式

2.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陌生、空气污染,噪声等都会影响需要的满足

(2)社会固素: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物质供给条要的满足

(3)文化因素:社会道德观、文化习俗、观念,信仰以及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需要的满足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的人了基本需要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提出了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按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并按“金字塔”形状加以描述

1.生理的需要 

是人类最基本、最低层次、最自尊的需要强有力的需要,包括对氧气、水、食物,适宜的温爱与归属的需要度、睡眠、休息、排泄、避免疼痛等,是其他需要产生的基础。

2.安全的需要 

指安全感、避免危险、生活稳定有保障。安全需要普遍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特别是婴儿期及危重病人更为明显。

3.爱与归属的需要 

指个体对家庭、朋友、伙伴的需要,对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空虚、被遗弃等痛苦。

4.自尊的需要 

指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追求,包括自尊、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可使人有价值、有力量、有成就感,使人自信,否则就会产生自卑、软弱、无助等感觉。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个体最高层次的需要。 是指一个人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的要求,实现自己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上的愿望、理想和抱负,并能从中得到满足。

马洛斯认为,人的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高低之分,但各层次需要之间彼此关联:首先必须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一定相同,一般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发生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或层次顺序发生改变;越高层的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二)凯利希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在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几年后,美国护理学家理查德凯利希将这一理论加以修改,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所致。 因此,在生理和安全需要之间增加一个层次即刺激的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好奇心和操纵。 性和活动的需要获得虽然属自我实现于生理需要,但必须在食物、空气、水、排泄、尊重自尊休息及避免疼痛等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才爱归属感 亲密感会寻求此需要。 同时,人们为了满足好奇心,安全性活动探险操纵好奇心常在探索和操纵各项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自身安全,因此有时刺激的需要会优先于安全的需要。 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

1.帮助护土识别病人未被满足的需要

人在健康状态下,能够依靠自己满足各类需要,但在患病时,有些基本需要就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满足,因此,护士要按照人类基本需要的不同层次,从整体的角度系统收集资料,评估病人尚未满足的需要层次,发现护理问题,立即帮助解决

2.确定护理的优先顺序

需要层次理论是按照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程度排列的护士可以据此识别问题的轻、重、缓、急,以及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准确排列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越是排在前面的需要越重要,越需及早给予满足。如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等,满足病人生理的需要;待病情稳定后,为病人采取安全的需要:鼓励病人家属和亲友探视病人,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和护患关系,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尊重病人的隐私,某些情况下让病人做出自己的选择,满足病人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满足病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3.指导护士满足护理对象需要的方式

(1)直接帮助:对于完全无法自行满足基本需要的病人,护士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满足其需要。如昏迷、瘫痪病人和新生儿等,护士应提供全面的帮助

(2)间接帮助:对于只能部分自行满足基本需要的病人,护士应鼓励病人完成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帮助病人发挥最大潜能,促进早日康复,如协助病人功能锻炼等

(3)教育支持:对于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缺乏健康常识的病人,护士可通过卫生宣教、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护理对象提供卫生保健知识,消除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避免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如对孕、产妇进行保健和育儿指导

(二)应用需要理论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1.生理的需要:疾病常常导致病人各种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1)氧气:氧气是最先应被满足的生理需要,尤其是对危重病人,必须给予立即和优先满足,否则会危及生命,常见于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等引起的缺氧,护士针对病人缺氧原因,立即采取措施,满足病人对氧气的需要

(2)水:常见的问题有脱水、水肿、电解质素乱、酸碱平衡失调。护士应全面评估病人的症状及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满足病人对水的需要

( 3)营养:常见的问题有消瘦、肥胖、各种营养素缺乏、特殊饮食需要,因此,护士应评估与病人的营养状况,确定引起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病人满足营养的需要

(4)温度:包括机体的温度和环境的温度。机体温度过高过低、环境温度过高过低,不仅会给病人造成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反应,如寒战、头痛等,还会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反应,因此,护士应注意评估病人体温的变化,并提供温湿度适宜的环境

(5)排泄:常见问题有便秘、腹泻、大小便失禁、尿潴留,多尿、少尿或无尿等。排泄异常的原因非常复杂,护士应及时发现问题,准确评估病人对排泄方面的需要

(6)体息和睡眠:常见问题有疲乏、各种睡眠型态素乱等。造成病人睡眠需要不能满足因很多,护土应运用专业知识,满足病人睡眠的需要

(7)避免疼痛:各种急、慢性疼痛都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身心反应。护士应及时正确地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针对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满足病人避免疼痛的需要

2.刺激的需要:病人在患病的急性期,对刺激的需要往往不明显,待急性期过后逐渐明显起来,如卧床病人需要翻身、适当的肢体活动,以防止皮肤受损和肌肉萎缩,长期单调的生活不但会引起情绪低落和体力衰退,智能活动也会受影响。所以护士应注意满足病人刺激的需要,美化病区环境,及时做好健康教育,鼓励病人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安排适当的娱乐活动

3.安全的需要:人在患病时安全感会降低,特别是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医疗技术水平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和医疗护理技术,对各种检查和治疗感到焦虑、恐惧,担心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等。因此,护士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病人提高安全感,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人文关怀获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爱与归属的需要:人在患病时无助感增强,因此,爱与归属的需要也就变得更加烈,病人希望得到家人、朋友、周围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允许家属探视并鼓励其参与病人的护理,帮助病人之间建立友谊。病人只有在获得爱与归属感后,才能真正接受护理

5.自尊的需要:人在爱与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感到被重视和尊重,这两种需要是互相关联的。患病后病人会因某些方面的能力下降而影响自身价值的判断,往往会感到由于疾病而失去自身价值或成为别人的负担,担心被轻视等而影响其自尊需要的满足。因此护士在与病人交往中要礼貌称呼病人,不能直呼其床号,认真倾听病人意见,尊重病人的个人习惯、价值观念及宗教信仰等。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病人肢体暴露,保护病人隐私,维护病人自尊。让其体验到自己是重要的、被别人接受的,受人尊重的和有价值的

6.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和满足程度因人而异。护理的功能是切实保证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在满足基本需要的础上,护士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鼓励病人积板配合治疗和护理,为达到自我实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