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第三章习题
一、压力
(一)概述
1.压力:又称应激或紧张,20世纪“压力之父”汉斯·塞利认为压力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的紧张反应状态的过程
2.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般按照性质可分为四类
(1)躯体性:指对个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各种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及生理病理因素的刺激。如冷热刺激、细菌、妊娠、外伤、手术等
(2)心理性:主要指来自大脑中的紧张信息而产生的压力。如考试、比赛、求职竞聘工作不顺心等易造成心理挫折感、不祥感和心理冲突
(3)社会性:指因各种社会现象及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刺激。如战争、自然灾害、离婚及人际关系紧张等
(4)文化性:指文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刺激。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生活习惯与功生语言、信仰、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不适应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3.压力反应:机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称压力反应。压力反应一般分变为两类
(1)生理反应:实验证实,机体处于压力状态下,可通过一系列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兔疫系统等变化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常见生理反应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升高、肌张力增加、敏感性增强、胃肠蠕动减慢、免疫力降低
(2)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1)认知反应:在压力作用下,个体心理内环境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导致认知能力发生改变。认知的压力反应分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可使人注意力集中,对事物的敏感性增加,可提高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积极的认知反应有利于充分发挥个身人的应对能力。消极的认知反应指情绪过度激动或抑郁,使认知能力降低,对事物的评价和应对无效。具体表现为感知混乱、判断失误思维迟钝、非现实性想象、行为失控等
2)情绪反应:情绪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具有被动性,而且差异大,主要情绪反应包括;焦虑、忧郁、否认、怀疑,依赖、自单、孤独、恐惧、愤怒、敌意、自怜等
3)行为反应:压力过大时,强烈的情绪反应及认知能力下降,会使个体对行为的控制低或丧失,表现出渴望隐退,回避,抽烟、酗酒、食欲缺乏、烦操、失眠等
(二)压力应对
1.减轻压力的刺激: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压力刺激,选择恰当而正确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和释放压力,还可以使自己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具体可以采取改善人际关系,运用灵活处事的方法,缓解紧张气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问题,以轻松幽默方式开展社交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处理事物当机立断,学会恰当而有艺术性的拒绝,避免压力源的刺激。
2.正确认识、评价压力:有效化解压力的关键在于对压力的积极评估。应对压力首先要提高认知能力,采用正确的认知方式,既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影响,同时更应观察其有利方面的因素,增强自信,平衡情绪。
3.减轻压力反应:多数压力是无法避免的,只有提高身心的压力承受力,才能减轻压力反应,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方法有: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有效控制体重;注意摄入平衡的营养膳食;选择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训练、听音乐、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言语想象暗示放松训练等;有效调节心理平衡,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不过分苛求自己及他人;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寻求适当的发泄方式,宣泄压力所产生的情感反应。
二、适应
(一)概述
1.适应的概念:生物体促使自己更能适合生存的一个过程,是应对行为的最终目标, 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事实上,适应是一种长期的应对行为。 人在遇到任何压力源时,都要选择一系列的行为适应。
2.适应的特点
(1)稳定性:适应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在人遭遇压力源刺激时,机体会动员全身心的力量以适应压力源对机体所造成的不平衡,从而维持个体最佳身心状态。
(2)主动性:适应是一种主动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当人们面对压力源时,会主动地应对或逃避。
(3)整体性:适应是一种涉及多个层面全身性的反应过程,适应可以同时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层次。
(4)差异性:适应能力具有个体差异,与个体遗传、性格及经历等有关。
(5)有限性:适应是有限度的。虽然压力源的作用会使人的一些行为和能力发掘出很大的潜力,但适应不能超过一个人身体、社会心理及精神的稳定范围。
(6)时间性:适应效果与时间有关,时间充分可以适应得较好,否则难以适应。
(二)压力的适应
1.生理适应:包括代偿性适应和感觉适应。当外界环境对人体的需要增加或改变时, 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即为代偿性适应,如进行长跑锻炼时,最初感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酸痛,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人体肌肉、心肺等逐渐适应运动的需要,就不再感到压力的存在。 感觉适应是指人体对某种固定情况的连续刺激而引起的感觉强度减弱。
2. 心理适应:指人体感到心理压力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认识压力源,摆脱或消除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
3.社会文化适应 “入乡随俗”很好地反映了社会文化适应的状态。
(1)社会适应:调整个体的行为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习惯、信仰,应对各种团体与家庭的压力。
(2)文化适应:调整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某一特殊文化环境的要求。如护理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病人时,应注意尊重其本国文化和民族习俗。
4.技术适应:指通过技术的掌握,改造自然环境,控制环境中的压力源。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病人面临的压力及护理
1.住院病人常见的压力源
(1) 环境陌生: 住院病人对病室环境不熟悉,对医生和护士不了解, 对医院饮食不习惯,对医院作息时间不适应等。
(2) 疾病威胁: 当病人知道自己可能患了疑难杂症、不治之症, 即将进行的手术有可能致残或影响机体功能、自身形象,或突然生病住院等。
(3)缺少信息: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将采取的护理措施等不清楚,对手术和药物疗效存在疑虑,对医务人员所说的医学术语不明白,或病人所提的问题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等。
(4)丧失自尊:病人因患病而失去自找照顾能力,由他人帮助进食、如厕、穿脱衣裤或卧床休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等。
(5) 不被重视: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地协助病人获得基本需要,忽视了与病人及家属的询通等。
2.帮助病人预防压力的方法
(1)协助病人适应病区环境:护士应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和愉快轻松的康复环境,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介绍医院及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使病人消除由于陌生和孤独带来的心理压力。
(2)协助病人适应病人角色:护士对病人要表示接纳、尊重、关心和爱护,护士应主动了解不同病情、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病人的心理、生理感受及各方面的需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并在各种护理活动中尽量满足病人需要,降低心理压力。
(3) 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 护 士应将有关疾病诊断、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信息及时告知病人,并让病人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减轻病人的焦虑及恐惧情绪,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安全感, 使病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4) 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护士应告知病人自理的重要意义,使之尽可能参与自己的治疗及护理,尽量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以恢复病人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控制感、价值感。
(5)加强病人的意志训练:当人患病后多数病人的意志会减退,常出现依赖或软弱,表现为忧虑、悲观、痛苦、恐惧等消极心理,并以消极方式应对。意志坚强的病人会努力克服困难,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向病人提供有关康复常识,鼓励病人提高意志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3.帮助病人应对压力的方法
(1)心理疏导及自我心理保健训练:鼓励病人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内心的感受、想法及痛苦.护士应理解病人的变化与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关,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训练,如用暗示法、活动转换法、倾诉等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2)调动病人各种社会各种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提供信息及指导,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关怀及鼓励,使病人感受到安全,以保持病人的自尊心及价值感;提供物质支持及帮助。护士应帮助病人应用这些支持系统,减轻压力给病人带来的压力反应,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
(3)放松训练:放松训练主要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音、想象等方面,来降低病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能力,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肌肉松弛,常用于心理紧张、焦虑、恐惧的病人。 放松训练需要病人集中精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深呼吸训练,听音乐或其他美妙的自然声音等。
(二)护士面对的压力与适应
1.护士常见的压力源 护理工作的压力源主要是在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护理病人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概括如下:
(1)工作环境复杂:医院是一个集社会学、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另外,许多有害因素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线等,都是护士要应对的环境因素。
(2)工作任务紧迫:护士工作常要面对诸多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急症抢救、生死离别,新技术开展及复杂病情等。护士必须灵活应对,并迅速做出反应,同时还要及时满足病人各种需要, 这些都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
(3) 工作负荷过重: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士数量普遍不足,加上频繁倒班,对护士的生理、心理,家庭生活、社交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护士在精力及体力上出现压力。
(4) 人际沟通复杂:护患沟通和医护沟通是医院中的主要的人际沟通。 医院是一个人际沟通复杂的环境,护士要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病人及家属。护士还必须应对病人的悲伤、恐惧、愤怒等情绪变化。而护士由于职业角色要求,只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有效地沟通,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必将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
(5) 工作性质风险:医院环境中有许多职业操作因素,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损害,长期接触化学药物和锐器伤等,使护士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职业性损伤。另外,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也是护士的工作压力之一,这些风险性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6)自我价值下降:护士分级职责界定尚不十分清晰,工作价值认同感偏低的原因,是产生压力的原因之一。 长期紧张的工作使护士产生工作疲乏感,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受挫,不但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而且还会影响护士工作的质量。
2.护士适应工作压力的对策 护士应培养自己运用压力与适应的理论,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防护能力,增加对外界需求的适应性,缓解或消除应激反应,以维护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护理服务质量。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2)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广泛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对抗压力源的挑战。
(5)定期用压力源量表自我测量,面对压力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音乐、散步、阅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适当的缓冲途径
(6)建立支持系统,在面对压力时可向亲属、朋友、同事倾诉,寻求帮助。同时善于利用领导和上级主管给予的支持,如给护士提供更多的深造学习机会,提高护士待遇,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调配人员,减少护士非专业性的工作,避免工作负荷过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