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我们身边的网络
    • 1.1 网络是什么
    • 1.2 网络的发展历史
    • 1.3 中国的互联网
    • 1.4 互联网的新时代
    • 1.5 课程资料
  • 2 穿越网络协议的前世今生
    • 2.1 OSI网络体系结构
    • 2.2 OSI模型中数据的传输
    • 2.3 TCP/IP网络协议
    • 2.4 应用层协议:FTP
    • 2.5 应用层协议:Telnet
    • 2.6 应用层协议:SMTP和POP3
    • 2.7 应用层协议:DNS
    • 2.8 应用层协议:HTTP
    • 2.9 应用层协议:SNMP
    • 2.10 传输层协议:TCP
    • 2.11 传输层协议:UDP
    • 2.12 网际层协议:IP
    • 2.13 网际层协议:IPv6
    • 2.14 网际层协议:ICMP
    • 2.15 网际层协议:ARP和RARP
    • 2.16 网际层协议:IGMP
    • 2.17 网络接口层协议:HDLC
    • 2.18 网络接口层协议:PPP
    • 2.19 网络接口层协议:EthernetV2
    • 2.20 网络接口层协议:ATM
    • 2.21 网络接口层协议:PPPoE与PPPoA
    • 2.22 课程资料
  • 3 谁构筑了网络的铜墙铁壁
    • 3.1 走进广域网
    • 3.2 电路交换技术
    • 3.3 分组交换技术——数据报
    • 3.4 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
    • 3.5 信元交换——ATM与MPLS
    • 3.6 X.25网络
    • 3.7 帧中继网络
    • 3.8 ISDN与ADSL技术
    • 3.9 数字数据网-DDN
    • 3.10 传输介质
    • 3.11 集线器
    • 3.12 网桥
    • 3.13 交换机
    • 3.14 网络组网设备-路由器
    • 3.15 网络组网设备-网关
    • 3.16 课程资料
  • 4 百花齐放,局域网络的春天
    • 4.1 走进局域网
    • 4.2 总线型局域网
    • 4.3 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 4.4 令牌总线型网络
    • 4.5 交换式局域网
    • 4.6 虚拟局域网
    • 4.7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 4.8 子网划分实例
    • 4.9 VLAN划分实例
    • 4.10 课程资料
  • 5 网络盛宴里的新生代
    • 5.1 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 5.2 云计算访谈(一):云计算是什么
    • 5.3 云计算访谈(二):云计算技术服务
    • 5.4 云计算访谈(三):公有云
    • 5.5 云计算访谈(四):私有云和混合云
    • 5.6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5.7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 5.8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 5.9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 5.10 大数据访谈(一):大数据概论
    • 5.11 大数据访谈(二):大数据重要的技术问题
    • 5.12 大数据访谈(三):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5.13 大数据访谈(四):大数据展望
    • 5.14 课程资料
  • 6 我的网络我来秀
    • 6.1 SOHO型网络组建策略
    • 6.2 家庭网组网实例—家庭网络
    • 6.3 家庭网组网实例—SOHO型网络
    • 6.4 家庭网组网实例—宿舍网络
    • 6.5 家庭网组网实例—智能家庭网络
    • 6.6 课程资料
  • 7 最重安全地带,大中型企业网络
    • 7.1 企业网络组建策略
    • 7.2 企业网访谈(一):企业网的规划与设计
    • 7.3 企业网访谈(二):企业网综合布线技术
    • 7.4 企业网访谈(三):企业网中心机房建设
    • 7.5 企业网访谈(四):企业网的新技术应用
    • 7.6 课程资料
  • 8 畅游我们的网络校园
    • 8.1 校园网组建策略
    • 8.2 校园网访谈(一):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 8.3 校园网访谈(二):校园网络的建设
    • 8.4 校园网访谈(三):校园网的管理和运维
    • 8.5 校园网访谈(四):网络优化和升级
    • 8.6 课程资料
  • 9 那些看不见的网络阴云
    • 9.1 计算机网络病毒
    • 9.2 特洛伊木马
    • 9.3 蠕虫病毒
    • 9.4 后门病毒
    • 9.5 网络中的黑客
    • 9.6 课程资料
  • 10 拨云见日,构建我们的安全网络
    • 10.1 端口安全及防护
    • 10.2 Ping网络诊断技术
    • 10.3 ARP网络攻击防范
    • 10.4 防火墙技术
    • 10.5 互联网信息安全
    • 10.6 入侵检测技术
    • 10.7 数据加密技术
    • 10.8 IPSec安全体系
    • 10.9 课程资料
  • 11 实验
    • 11.1 实验1 标准网线的制作
    • 11.2 实验2 TCP/IP配置及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
    • 11.3 实验3 局域网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11.4 实验4 代理服务器配置及使用
    • 11.5 实验5 FTP服务器的配置及使用
    • 11.6 实验6 有线宽带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1.7 实验7 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1.8 实验8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 11.9 实验9 简易VPN服务器的配置及使用
    • 11.10 实验10 基于授权的远程控制
    • 11.11 实验11 通过ICS共享Internet连接
    • 11.12 实验12 通过GPRS拨号访问Internet
    • 11.13 实验13 宽带路由器端口映射功能的使用
    • 11.14 实验14 Web服务器的配置及使用
    • 11.15 实验15 虚拟机及其网络连接
    • 11.16 实验16 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 11.17 实验17 邮件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 11.18 实验18 uHammer1024E交换机的配置
    • 11.19 实验19 FlexHammer24交换机的配置
    • 11.20 实验20 SSR2000路由式交换机的配置
    • 11.21 实验21 基于Boson NetSim的路由器仿真
  • 12 三级真题
    • 12.1 三级真题1
    • 12.2 三级真题2
    • 12.3 三级真题3
    • 12.4 三级真题4
应用层协议:HTTP
  • 1 课程内容
  • 2 随堂测验
  • 3 课程资料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定义了万维网客户进程(即浏览器)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从层次的角度看,HTTP是应用层协议,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文件)的重要基础。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是我们浏览网页、看在线视频、听在线音乐等必须遵循的规则。正是在这样的规则下,浏览器才能向万维网服务器发送万维网文档请求,然后服务器会将请求的文档发送回浏览器。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交互,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规则,这些格式和规则就构成了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1、客户给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计算机系统中有一个专门为HTTP开放默认端口:80端口,还有一个备用的8080端口,主要用于万维网传输信息的协议。

2、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具有专门的请求格式和请求报文。

3、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与请求类似,应答也有专门的格式与响应报文。

4、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的信息,并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此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就断开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上述工作过程中的某异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并在显示屏上输出。对于用户来说,上述工作过程是HTTP自动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浏览即可。

浏览某个网页时,很重要的是要知道某个网页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因此,在HTTP中URL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以http://www.baidu.com/index.php为例,来说明URL的组成。通过URL的组成,可以看到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URL时,其中的域名会被提取出来,并用DNS服务将其解析为IP地址。之后就进行HTTP读物,建立连接,发送请求,接收应答消息,断开连接,最终就会在浏览器上浏览到我们想要浏览的页面。


在客户端发送请求时,有两种常用的请求方式:GET和POST。

◆ GET方式:是以实体的方式得到由请求URI所指定资源的信息,如果请求URI只是一个数据产生过程,那么最终要在响应实体中返回的是处理过程的结果所指向的资源,而不是处理过程的描述。

◆ POST方式:用来向目的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它接受被附在请求后的实体,并把它当作请求队列中请求URL所指定资源的附加新子项,POST被设计成用统一的方法实现下列功能:

1、对现有资源的解释;

2、向电子公告栏、新闻组、邮件列表或类似讨论组发信息;

3、提交数据块;

4、通过附加操作来扩展数据库。

可以看出,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一种请求,要提交的数据位于信息头后面的实体中。

参考文献:

1、高常波. 如何通过WinSock基于HTTP协议实现HTTP客户应用程序.中文信息, 2002(4):69-69

2、T Levä,O Mazhelis,H Suomi. Comparing the cost—efficiency of CoAP and HTTP in Web  of Things application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4, 63(3):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