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我们身边的网络
    • 1.1 网络是什么
    • 1.2 网络的发展历史
    • 1.3 中国的互联网
    • 1.4 互联网的新时代
    • 1.5 课程资料
  • 2 穿越网络协议的前世今生
    • 2.1 OSI网络体系结构
    • 2.2 OSI模型中数据的传输
    • 2.3 TCP/IP网络协议
    • 2.4 应用层协议:FTP
    • 2.5 应用层协议:Telnet
    • 2.6 应用层协议:SMTP和POP3
    • 2.7 应用层协议:DNS
    • 2.8 应用层协议:HTTP
    • 2.9 应用层协议:SNMP
    • 2.10 传输层协议:TCP
    • 2.11 传输层协议:UDP
    • 2.12 网际层协议:IP
    • 2.13 网际层协议:IPv6
    • 2.14 网际层协议:ICMP
    • 2.15 网际层协议:ARP和RARP
    • 2.16 网际层协议:IGMP
    • 2.17 网络接口层协议:HDLC
    • 2.18 网络接口层协议:PPP
    • 2.19 网络接口层协议:EthernetV2
    • 2.20 网络接口层协议:ATM
    • 2.21 网络接口层协议:PPPoE与PPPoA
    • 2.22 课程资料
  • 3 谁构筑了网络的铜墙铁壁
    • 3.1 走进广域网
    • 3.2 电路交换技术
    • 3.3 分组交换技术——数据报
    • 3.4 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
    • 3.5 信元交换——ATM与MPLS
    • 3.6 X.25网络
    • 3.7 帧中继网络
    • 3.8 ISDN与ADSL技术
    • 3.9 数字数据网-DDN
    • 3.10 传输介质
    • 3.11 集线器
    • 3.12 网桥
    • 3.13 交换机
    • 3.14 网络组网设备-路由器
    • 3.15 网络组网设备-网关
    • 3.16 课程资料
  • 4 百花齐放,局域网络的春天
    • 4.1 走进局域网
    • 4.2 总线型局域网
    • 4.3 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 4.4 令牌总线型网络
    • 4.5 交换式局域网
    • 4.6 虚拟局域网
    • 4.7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 4.8 子网划分实例
    • 4.9 VLAN划分实例
    • 4.10 课程资料
  • 5 网络盛宴里的新生代
    • 5.1 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 5.2 云计算访谈(一):云计算是什么
    • 5.3 云计算访谈(二):云计算技术服务
    • 5.4 云计算访谈(三):公有云
    • 5.5 云计算访谈(四):私有云和混合云
    • 5.6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5.7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 5.8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 5.9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 5.10 大数据访谈(一):大数据概论
    • 5.11 大数据访谈(二):大数据重要的技术问题
    • 5.12 大数据访谈(三):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5.13 大数据访谈(四):大数据展望
    • 5.14 课程资料
  • 6 我的网络我来秀
    • 6.1 SOHO型网络组建策略
    • 6.2 家庭网组网实例—家庭网络
    • 6.3 家庭网组网实例—SOHO型网络
    • 6.4 家庭网组网实例—宿舍网络
    • 6.5 家庭网组网实例—智能家庭网络
    • 6.6 课程资料
  • 7 最重安全地带,大中型企业网络
    • 7.1 企业网络组建策略
    • 7.2 企业网访谈(一):企业网的规划与设计
    • 7.3 企业网访谈(二):企业网综合布线技术
    • 7.4 企业网访谈(三):企业网中心机房建设
    • 7.5 企业网访谈(四):企业网的新技术应用
    • 7.6 课程资料
  • 8 畅游我们的网络校园
    • 8.1 校园网组建策略
    • 8.2 校园网访谈(一):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 8.3 校园网访谈(二):校园网络的建设
    • 8.4 校园网访谈(三):校园网的管理和运维
    • 8.5 校园网访谈(四):网络优化和升级
    • 8.6 课程资料
  • 9 那些看不见的网络阴云
    • 9.1 计算机网络病毒
    • 9.2 特洛伊木马
    • 9.3 蠕虫病毒
    • 9.4 后门病毒
    • 9.5 网络中的黑客
    • 9.6 课程资料
  • 10 拨云见日,构建我们的安全网络
    • 10.1 端口安全及防护
    • 10.2 Ping网络诊断技术
    • 10.3 ARP网络攻击防范
    • 10.4 防火墙技术
    • 10.5 互联网信息安全
    • 10.6 入侵检测技术
    • 10.7 数据加密技术
    • 10.8 IPSec安全体系
    • 10.9 课程资料
  • 11 实验
    • 11.1 实验1 标准网线的制作
    • 11.2 实验2 TCP/IP配置及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
    • 11.3 实验3 局域网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11.4 实验4 代理服务器配置及使用
    • 11.5 实验5 FTP服务器的配置及使用
    • 11.6 实验6 有线宽带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1.7 实验7 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1.8 实验8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 11.9 实验9 简易VPN服务器的配置及使用
    • 11.10 实验10 基于授权的远程控制
    • 11.11 实验11 通过ICS共享Internet连接
    • 11.12 实验12 通过GPRS拨号访问Internet
    • 11.13 实验13 宽带路由器端口映射功能的使用
    • 11.14 实验14 Web服务器的配置及使用
    • 11.15 实验15 虚拟机及其网络连接
    • 11.16 实验16 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 11.17 实验17 邮件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 11.18 实验18 uHammer1024E交换机的配置
    • 11.19 实验19 FlexHammer24交换机的配置
    • 11.20 实验20 SSR2000路由式交换机的配置
    • 11.21 实验21 基于Boson NetSim的路由器仿真
  • 12 三级真题
    • 12.1 三级真题1
    • 12.2 三级真题2
    • 12.3 三级真题3
    • 12.4 三级真题4
传输介质
  • 1 课程内容
  • 2 随堂测验
  • 3 课程资料


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也称为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传输介质和非导向传输介质两类。在导向传输介质中,电磁波或光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传播,其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而非导向传输介质就是指自由空间,其传输方式包括微波、无线电、红外线等。

 

1、双绞线

由两条互相绝缘的铜线组成,其典型直径为1mm。这两条铜线拧在一起,就可以减少邻近线对电气的干扰。双绞线即能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能用于传输数字信号,其带宽决定于铜线的直径和传输距离。但是许多情况下,几公里范围内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Mbit/s.由于其性能较好且价格便宜,双绞线得到广泛应用,双绞线可以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两种,屏蔽双绞线性能优于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共有6类,其传输速率在4~1000Mbit/s之间。

2、同轴电缆

它比双绞线的屏蔽性要更好,因此在更高速度上可以传输得更远。它以硬铜线为芯(导体),外包一层绝缘材料(绝缘层),这层绝缘材料再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构成屏蔽,其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护套)。同轴电缆的这种结构使它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特性。1km的同轴电缆可以达到1~2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3、光纤电缆

它是由纯石英玻璃制成的。纤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纤低的包层,包层外是一塑料护套。光纤通常被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光纤的传输速率可达100Gbit/s。

4、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指我们周围的自由空间。我们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可以实现多种无线通信。在自由空间传输的电磁波根据频谱可将其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信息被加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输。无线传输的介质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微波、卫星和激光。在局域网中,通常只使用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通常用于广域互联网的广域链路的连接。无线传输的优点在于安装、移动以及变更都较容易,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和被窃取,且初期的安装费用较高。

任何信息传输和共享都需要有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对于网络设计人员或网络开发者来说.了解网络底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掌握信息在不同介质中传输时的衰减速度和发生传输错误时如何去纠正这些错误。

当需要决定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时,必须将连网需求与介质特性进行匹配。通常说来,选择数据传输介质时必须考虑5种特性:吞吐量和带宽、成本、尺寸和可扩展性、连接器以及抗噪性。

参考文献:

1、王廷尧,马克诚.以太网知识讲座(7)——以太网的传输介质[J].天津通信技术,2003(3):51-59.

2、Canete F J,Cortes J A,Diez L,et al.Model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door power line transmission medium[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3,4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