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袁超,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二级创业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受聘车库咖啡实训基地创业导师,德安电视台《红色德安》栏目出镜主持人。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院级课题一项,参与教改课题三项,共拥有移动教学笔记60余篇,自建专题收藏量已达15万,其“慎终追远,不忘初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成果展得到院领导高度赞扬。
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选为“思政示范课程”、“江西省2019年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立项课程;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思政课开发成果共享大赛”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4篇教学内容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中推选展播。
指导学生5篇作品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推选展播。
教师寄语:
方法总是要比困难多得多。
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虽有较大的区别,但相信各位老师一定都能克服困难,锐意挑战,主动学习线上教学技术,积极准备线上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线上教学方案,尽责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以“润物细无声”的精神,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条条框框”到“无微而至”,从“寡淡无味”到“幽默风趣”,从“不知所措”到“有所作为”,这样的变化才能真正发挥线上教学的价值!
战“疫”分享:
师生“见屏如面”,网课“绝不敷衍”
——记“思修”开学第一课
受“新冠肺炎”影响,全国各地院校均延迟开学,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共青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通线上课程。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共课教学部袁超老师在任务面前积极思策,正确开启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同学们带来“别开生面”的线上课堂。
在线教学过程中,袁超老师将提前录制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学第一课穿插在课堂学习的第一部分,通过特别的“自我介绍”和详细的线上教学说明与操作方法,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线上学习的任务要求,为特殊时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前期准备,合理搭建线上教学内容
1.线上建课
该课程按照教材修订的整体框架设计了线上教学内容,包含学习要点、章节框架、“扫一扫,学一学”、教材内容、微课讲解、重难点解析、拓展延伸、章节检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图一:课程建课框架
在完善线上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袁老师重点把握教学内容,规范建设教学资源,组建优良教师团队,创新设计教学模式,多元考核学习效果,打造思政关键课程,切实做到了统一领导与合理分工。
本次线上教学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将线上学习、上课表现、内容检测、师生互评、问题反馈等有机结合,从而保障线上教学有效开展,实现线上思政课示范课。
2.运行测试
在课程正式使用前,袁老师首先建立了一个测试班,邀请其它教师共同模拟体验线上学习过程,并在测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源。
图二:模拟测试班级
教师只需在平台中导入学生信息至对应班级,学生下载平台后正确注册信息即可直接在课程模块学习该课程。正式开课后,教师可以发布通知,以告知每一位同学线上学习的相关要求,并通过图解方式让同学们清楚操作界面。
课前预测试,能哆确保每位同学信息畅通!
3.操作简便
为了减少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保障学习效果,袁老师还专门设计了课程教学的流程图,简单的操作既能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也能让老师更游刃有余面对每一堂课,达到预设效果。
图三:移动教学设计流程图
对于线上教学任务而言,学习清单越详细,学生完成效果越佳,基于此,袁老师总结了几点小经验:
a.线上教学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策略,提高课程内涵;
b.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反馈的思路有助于师生互通;
c.尽量做到“任务清、目的明,易完成、好监控”;
d.以网上学习数据为参考做好课程引导,根据内容不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教学;
e.针对课后延伸,应突出重点与难点;
总之,只要教师方法多,形式全,内容广,技巧熟,能够合理地运用线上平台,就可以将之拓展为使“思政课”教学有效的新时代的科教平台。
二、教学实施,掌握学生线上学习动态
1.用心战“疫”
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传播感人故事,团结引领大家齐心协力战胜疫情,袁老师在本次课程中开展了“抗击疫情,传递温暖”线上主题活动。
围绕该主题,同学们可以畅谈或组织构想对此次疫情的个人看法及感想;可以讲述个人在抗击疫情的具体行为;可以讴歌唱诵抗疫英雄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守望相助、善战攻坚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可以分享所在区域防控工作的有效经验做法等……
图四:“抗击疫情,传递温暖”主题活动展示区
截止本文撰写前,已合计共有390人次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共收到各类作品397项,其中网文205篇、诗歌74篇、视频音频49个、书画63份、其他形式作品6个。
2.网课管理
线上教学不同于当面授课,不能够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袁老师做了以下几点调整:
a.改变以往课前签到的方式,调整为在上课期间不定时的“点名+打卡”;
b.对微课视频设置任务点、防止退出、拖拽,并要求观看时长在90%以上;
c.在视频中穿插“闯关题”,需作答后方可继续观看;
d.课后要求提交学习笔记以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态度;
e.通过主题讨论的参与度和选人答题的方法,及时监控学生是否在线学习;
f.对完成学习任务达80%的学生发布抽检通知,对未完成学习进度的学生则发布预警以提醒继续学习;
g.通过统计查阅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对于数据较差学生了解原因,针对施策。
图五:线上监管施策方式
3.交流答疑
为了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袁老师还在课程中设计了各类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组管理,既有利于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面面俱到,也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便于教师分析内在原因。
考虑到学生所处区域和环境不同,无法保证每位同学线上学习进度的一致性,袁老师还在讨论里设置了留言区,以方便师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图六: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学情动态
三、总结反思,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线上学习人数较多导致平台“陷入危机”。
本次危机一度给线上教学都带来些许打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各类问题接踵而至,面对拥堵、卡顿、闪退、黑屏、错误信息等问题,每个人都是心急如焚,“思修课”当然也不例外。学习通平台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的解决分流问题,但哪怕是多一秒钟都让厉害感到很漫长,进不去课程到底怎么办呢?
a.老师首先要安抚学生情绪;
b.通过其它群聊,提前告知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并提醒学生错峰学习;
c.安排一些班委协助开展部分教学管理工作,掌握舆情信息,及时宣传班级学习亮点,优秀学生等。
图七:线上学习实时反馈
2.预想千百遍,实践真体验。
线上教学虽说增加了老师备课的时间及难度,但着实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相信对于老师而言,很多时候都希望同学们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标,勇敢自信地面对未来人生。而新形势下的育人环境,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启发学生,相信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广探索,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进行尝试,优化,完善……
图八:线上教学实践
应对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更要加强引导,使学生从朦胧、模糊、狭隘乃至错误的观点中及时脱离出来。积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当前的“屏障”,特殊形势下的学习机遇,给了每个人探索的空间,各位学生应当要能合理接收网课知识,以达到增强自己的内在“战斗力”的目的。
3.身教重于言传。
线上教学有很多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因此,通过图文方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笔记,可以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推广与传播途径。
图九:移动教学笔记,优化课程内容
线上教学能否吸引学生进课堂,原因在于老师课堂安排是否合理,课堂管理是否严格,课前要求是否清晰,授课方式是否精彩,形式变化是否多样等等。想让这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模式能卓有成效,就需要不断地深入浅出去探索,盘活线上教学资源,才能推动教育创新的良性循环。
从教学设计到实施,教师始终要能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做学一体的原则,使教学更直观形象。面对学生基数大、教学实施过程时间难控制的问题,可以采用拓展延伸的方式鼓励学生勤学、自学,做到精心优化课程,精细管理教学。
图十:课程学习内容详细清单及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