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杨文刚,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理论力学》主讲教师。
获华北电力大学课堂质量评价“特别优秀”、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基本功一等奖、保定市大中专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共享资源:
1.《理论力学》在线课程 - 学银在线
2.《理论力学》示范教学包
教师寄语:
疫情背景下的在线交互远程教学实践给了互联网+教育一个跃进的机会,也提供了各种可能。
如何把疫情背景下的在线远程教学做好,需要持续地分析和改进。本次在线教学尝试中,我针对学生的专注力时长短、网络教学的现场感差等在线交互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微课化的实施思路,并开展了初期教学实践。教学运行情况和问卷调查数据初步表明教学效果良好、也得到了学生的初步认可。借此机会将我的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
基于问题导向的在线交互教学微课化设计
杨文刚
(华北电力大学 机械工程系)
按照原定课表计划,我主讲的《材料力学》截止成稿前,已完成了两周的讲授。超星泛雅平台可以引用超星资源库内的所有图书、精品视频资源、示范教学包等,本人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在泛雅平台上快速建立了在线课程供学生进行线上的预习和复习,并采用学习通互动+QQ屏幕分享直播的模式进行在线交互授课。
本篇适时对已经完成的在线交互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改进。首先总结在线交互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其次提出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微课化的实施思路,最后基于初步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的成效。
一、在线交互教学面临的问题
虽然本次课程中准备了丰富的线上精品教学资源,但实践中我依然选择了实时在线交互的教学方式,目的是期望营造有真实情境的虚拟学习环境,获得类似传统课堂教学的交互感、参与感。
(直播界面)
但这种在线交互教学与传统课堂存在显著的不同。
差异一:高效注意力保持时长不同。传统课堂中一般学生的高效注意力时长能保持在十几分钟左右。而在线交互教学时学生高效的注意力时长会缩短,也更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干扰和诱惑。
差异二: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掌控力不同。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等信息实时获取学生注意力反馈,并依此对教学进程进行实时调整。而在线交互教学中,虽然利用学习通的讨论、小测、抢答等互动功能也能获得学生的反馈,但仍会有自说自话和缺乏课堂控制力的感觉,无法实时且直观地感受到整体学生的听课状态。
二、在线交互教学的教学设计
针对在线交互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采取了两个措施改进教学设计。
1.问题导向的设计思路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针对核心知识点,结合各种课程资源,对讲授过程进行重新组织,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独自、师生共同或教师主导解决问题,从而推进学习的进程。有别于传统课堂的问题导向设计,借助在线教学工具,这里可以将层层递进的问题展开,向课前、课后、课外延伸。
在学习通课程中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超星图书、超星精品视频等的学习,主动展开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预习任务发布)
预习任务中还可以加入主题讨论,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判断学生的预习效果。
(课前主题讨论)
与《材料力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无处不在,既然已经不在教室上课了,那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室。比如我尝试在课外发起了一场特别的直播——《我们的校园和材料力学》,就大家熟悉的场景中寻找材料力学的典型案例,并在直播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这种特别的直播既能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也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2.微课化的教学设计实现
考虑到学生的专注力时长较短、网络教学的现场感差等特点,我认为应该坚持微课化的教学设计。
基于层层递进的问题,采用微课化思想,将每课时的授课知识点进行微课化分解;每个小知识点时长一般控制在8分钟以内,在知识点之间可通过问答、讨论、测试、案例分析等环节进行间隔。目前已进行的4次课中,我共计发起讨论6次、课上小测8次、问卷3次、问答12次。
最好能在课后将上课的直播视频进行微课化剪辑,且每个小知识点还应尽量完整独立。目前我总共生成微课化视频近30个,并按照章节体系上传到学习通课程中,以方便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化分解会可能会导致讲解过程的碎片化,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三、实施效果
本课程《材料力学》面向动力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开设,共计95名同学,整体学情统计下图所示(未剔除两个教师小号数据)。
(《材料力学》整体学情统计)
从学情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此次线上教学的运行整体平稳,学生到课率、
作业完成率、在线课程访问量都较高,此外,学生还根据需求自主学习了在线课程中推送的课外精品视频资源。
为记录学生对课程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以为持续开展的线上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本课程还向学生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第一轮问卷调查是在正式开学前的设备测试课后进行,测试课主要讲解了课程的授课模式、注意事项并安排师生间的设备调试,共收集有效数据68份。第二轮问卷调查在完成一周的授课后进行,此时学生已经历了完整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的学习体验,共收集有效数据81份。
调查学生“对线上授课模式是否认可”,从问卷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这种线上的授课模式,经过一周的学习实践,表示不喜欢的的同学的仅占6.2%。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互联网+教育”的认可度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对线上授课模式的认可问卷)
进一步对比两轮数据可以发现,喜欢这种上课模式的同学的比例由41.2%上升到74%,不喜欢的由17.6%下降到6.2%,这说明此次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初步认可。
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授课方式的看法”,从问卷数据中可以发现,多数同学还是愿意尝试这种线上授课的模式,但仍有不少的同学比较担心学习效果。这可能与学生过去的MOOC学习经验有关,虽然现在各种MOOC平台、在线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学生的学习粘度也比较差;其实在MOOC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通识课、课外提升课,多数学生确实未有学习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线上课程的真实体验。
(学生对本课程授课方式的看法 )
对比两轮问题的数据可以得出,通过一周的学习实践,本周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认为通过线上学习方式确实能学习到知识的同学的比例有了提高。但不该被忽视的是,表示喜欢传统课堂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考虑此部分同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