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超星教师发展中心

目录

  • 1 六步网络教学法
    • 1.1 六步网络教学法
    • 1.2 超星学习通,帮您玩转“网络教学”
    • 1.3 示范教学包帮您更好更快地建成一门课
    • 1.4 专业课程服务团队保障
  • 2 技术先导课
    • 2.1 2月1日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实践--利用“一平三端”实现在线教学
    • 2.2 2月1日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实践--利用“一平三端”实现在线教学
    • 2.3 2月1日 疫情之下的“应急”教学模式
    • 2.4 2月2日 我在武汉直播培训——基于“一平三端”的备课、建课、用课、学课、管课
  • 3 综合提升课
    • 3.1 1月31日 疫情环境下基于“一平三端”远程授课的教学设计
    • 3.2 2月2日 高职混合式课程的设计及应用
    • 3.3 2月3日 以学为中心的MAC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 3.4 2月3日 信息化教学预则立,不预则废
    • 3.5 2月4日 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以《东北亚安全形势》为例
    • 3.6 2月4日 线上课程资源,微课的制作方法
    • 3.7 2月5日 创新导学助学模式,发展无边界交互课堂
    • 3.8 2月5日 《概率论》移动教学实践
    • 3.9 2月6日 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全景展示
    • 3.10 2月6日 激活线上课堂的应用工具
    • 3.11 2月7日 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 3.12 2月7日 “一平三端”助力高校,停课不停学
    • 3.13 2月8日 移动时代的高校教学变革
    • 3.14 2月9日 从微课、翻转课堂到云课堂教学法
    • 3.15 2月10日 理念•平台•方法——课堂信息化思考与实践
    • 3.16 2月11日 如何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
    • 3.17 2月12日 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 3.18 2月13日 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
    • 3.19 2月14日 课程思政教学实例探讨
    • 3.20 2月15日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灵魂
    • 3.21 2月16日 互联网战略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3.22 2月17日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两性一度”课程设计与实践
    • 3.23 2月18日 用标准引领优质在线课程的设计
    • 3.24 2月19日 FD-QM标准与“金课”建设
    • 3.25 2月20日 强化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4 重点提升+示范指导
    • 4.1 2月21日 案例示范:基于“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构建线上翻转课堂
    • 4.2 2月21日 快速建课:如何使用学习通进行线上教学
    • 4.3 2月22日 案例示范:西邮“金课”模式与六步网络教学法
    • 4.4 2月22日 PPT优化:成为PPT高手
    • 4.5 2月23日 案例示范:SPOC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 4.6 2月23日 PPT优化:激活课堂之一——视觉化课件设计
    • 4.7 2月24日 示范指导:开展在线教学,迎接疫情挑战
    • 4.8 2月24日 微课设计:微课设计—动画,动画不是魔鬼是魔法
    • 4.9 2月25日 案例示范:教与学的变革——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线课程为例
    • 4.10 2月25日 微课设计:微课脚本的设计
    • 4.11 2月26日 案例示范:基于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应用实践——以《管理学》为例
    • 4.12 2月26日 民大内训:一平三端助力远程教学
    • 4.13 2月27日 案例示范:智慧教学2.0模式的构建
    • 4.14 2月27日 民大内训:如何有效向学生传递学习资源并监管学生学习
    • 4.15 2月28日 案例示范:智慧教学五步教学法
    • 4.16 2月28日 民大内训:如何开展“录播+直播”混合教学
    • 4.17 2月29日 案例示范:泛雅、学习通在课程中的实际作用
    • 4.18 2月29日 民大内训:如何做好教学管理与过程性考核评价
    • 4.19 3月1日 实录课堂:《文学批评》课堂实录
    • 4.20 3月1日 民大内训:视频资源的极简制作方法
  • 5 “战疫”经验分享
    • 5.1 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开学第一课实录——超星直播+学习通
    • 5.2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高专英语》在线课堂——学习通+直播+群聊
    • 5.3 东华理工大学《概率论》在线课堂——学习通+讨论互动+数据分析
    • 5.4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兽医实验室诊断》在线课堂——巧用学习通学习活动
    • 5.5 中央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面阐释六步网络教学法
    • 5.6 南昌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学第一课——大班通识课的线上组织
    • 5.7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建筑学》在线课堂——基于SPOC模式改进的教学模式
    • 5.8 通化师范学院——线上教学培训引领“空中课堂”
    • 5.9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通助力“空中课堂”
    • 5.10 华北电力大学《材料力学》在线课堂——问题导向与微课化设计
    • 5.11 武汉体育学院《策划学》在线课堂——保障基础授课,协助直播督学
    • 5.12 上海健康医学院《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在线课堂——基于资源的在线课堂构建
    • 5.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物理》开学第一课——教学“五步法”理顺设计思路
    • 5.14 陕西科技大学《大学英语》在线课堂——学习通助力在线互动与课后督学
    • 5.15 延边大学——省说课大赛获奖教师谈线上教学设计
    • 5.16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摄影技术课程》在线课堂——巧用讨论区实现线上教学
    • 5.17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开学第一课——组建团队有序组织在线课堂
    • 5.18 郑州轻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在线课堂——双团队共建课程,实现资源互补
    • 5.19 重庆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在线课堂——全国共建共享一堂课
    • 5.20 昆明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导论》在线课堂——PBL的线上组织
    • 5.21 吉林大学《病理学》在线课堂——“三段式”线上教学模式
    • 5.22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在线课堂——课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融合
    • 5.23 山东华宇工学院《计算机辅助与AUTO CAD》在线课堂——基于学习通的在线课堂模式探索
    • 5.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课堂——线上教学矩阵助力大课组织
    • 5.25 长春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线课堂——教发中心助力教师成长
    • 5.26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六步”教学有方法
    • 5.27 浙江理工大学《插画艺术语言探索》在线课堂——艺术类专业课的在线探索
    • 5.28 山东中医药大学——多渠道并举,三门课同开
    • 5.29 重庆科技学院《现代表面技术》在线课堂——联系实际巧设计
    • 5.30 昆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在线课堂——学情统计协助精细化管理
    • 5.31 大连理工大学《情韵中国》在线课堂——师生共享共建线上课
    • 5.32 四川大学《明清文学专题》在线课堂——示范教学包助力课程建设
昆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在线课堂——学情统计协助精细化管理

线上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花费比线下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互动答疑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教师们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结合新冠科研和临床研究新进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让同学们感受到在疫情下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就是努力掌握医学知识,将来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简介

 

昆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探索精神的团队,平均年龄43岁,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2.7%,副高以上职称占63.6%。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2010年被遴选为云南省精品课程,2013年被遴选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中,有2名教师先后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编写,3名教师参编科学出版社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编写,具有良好的课程建设基础与发展潜力。

近年来课程组积极发展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及交叉融合,提升开设新课程的能力,参与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健康生活 预防癌症”建设、临床专业创新班系统器官整合课程、PBL讨论课建设,开设《生活中的病理生理学》选修课。近五年共获得省级、校级教研教改和质量工程项目15 项,各类教师获奖15 项,其中全国病理生理学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项,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

课程组教师热爱教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组织开展了大班模式下的团队学习与翻转课堂、寻找最美思维导图大赛、学生讲课比赛、医学微视频大赛等学习活动,先后有9000多名同学参与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岗位胜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课程简介

《病理生理学》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主要探索疾病本源及内在发展规律,在培养学生整体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低氧血症、急性呼吸衰竭、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疾病本质及内在规律,成为本课程思考的重要内容。

战“疫”分享

停课不停学 相约在云端——《病理生理学》混合式课程在线教学实践 

课程组从2月中旬开始在学习通上着手创建“病理生理学混合式课程”慕课平台,完整的课程资源库包括13个章节、65个微课视频及配套PPT、13个章节思维导图、285道题目。后续随着在线教学的推进,又逐步上传了25篇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文献资料与阅读材料,辅助开展病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在整个线上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课程组及时根据老师和同学的使用反馈,不断完善并优化课程资源,满足同学们专业化、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学习通平台病理生理学混合式课程)

在超星平台的助力下,课程组以“学习通+QQ群+直播”的模式开展线上教学,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和在线教学。

一、结合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病理生理学》在本学期共设有8个教学班,涉及11个专业的827名学生,课程内容涵盖了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各个环节,因此结合新冠肺炎开展职业教育成为本课程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思政内容。

首先,课程组为学生精选了“写给即将开课同学的一封信:灾难、信念与你”、 致敬最美逆行者系列——钟南山的两次抗疫、基础医学院同学抗击疫情志愿工作风采展示等阅读资料,并通过学习通进行推送。通过资料的阅读,期望能让同学们从榜样和同伴身上寻找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职业精神,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通的主题讨论中,共有450名同学主动参与了主题讨论,同学们从本专业出发,各抒己见,认真审视所学专业在疫情防控中所起的作用。还有561名同学选择使用手绘笔记、电子笔记、思维导图等方式,进一步整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预防、护理、诊疗、康复方面的知识,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各专业同学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切入点讨论)

(2018级护理二大班 尹同学的手绘笔记)

(2019级听康班  祁同学创作的电子海报)

二、结合新冠肺炎病例及文献资料开展研讨式教学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开展了基于问题的文献学习与小组讨论,基于案例的病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让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交流分享,共同成长。

在新冠肺炎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病理过程,可以成为《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讨论话题,结合时事热点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通过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渐进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配合问题讨论的进行,课程组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研究现状,引入新近发表的文献等资料,把经典教材与“现实教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悟。除文献阅读,疫情中丰富的案例、鲜活的生命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新近文献资料分享)

三、以思维导图构建医学知识体系,培养整体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医学基础知识复杂繁多,抽象枯燥,很多医学生总是望而生畏,继而提不起学习兴趣,又或者仅是死记硬背,难以做应用分析。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工具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一直是课程组近几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在课程建设初期,课程组便创新性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各章节的学习指南与章节总结中,并在直播中用思维导图讲解章节知识要点,梳理病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实践表明,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医学知识,找到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培养整体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学习。

(学习指南与知识要点思维导图)

四、以大数据为切入点,实施精准监测与精细化管理

超星平台兼具电脑端和手机端,两端能实现数据同步,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每一次教学过程的数据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与更新,并能精准到班级和个人,不仅减轻了老师的统计工作量,还可以帮助老师应用大数据分析大班环境下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反思与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设计与安排更符合教育学规律,使教学管理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

(各班课后学习测试成绩统计图)

目前本课程在学习通平台已完成两个章节课后测试,从课后测试成绩来看,各班同学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直播课授课和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章节知识要点,达到学习要求。通过与学生一对一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与困难,可以更好地进行精准监测和个性化教学。

例如,在章节“绪论与疾病概论”的测试中,发现营养、检技、康复班的成绩相对偏低,分析后认为这与该些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有关。为此,课程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上增加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及相关预习资料,并且在线上教学中加强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整合与强化。此次变动后,随后“发热”章节的测试中,各班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康复班的成绩提高最为显著。

(根据学习通章节测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课程师生反馈

课程组通过直播课堂的学生反馈、群聊互动答疑、学习通学情统计等渠道,及时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和反馈意见。总体来说,学生认为开展在线教学很有必要,且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比较满意。调查显示,在五分制的评分标准下,学生对《病理生理学》总体评分为4.33分,课程知识量、趣味性、教师参与度、课程设计合理性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3分、3.99分、4.35分、4.16分。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