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又称职业生涯决策或职业决定,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决策是指一个完整职业规划的过程,狭义的职业决策是指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教程》,P52)
字母记忆法
比尔·拉福的职业生涯设计脉络清晰,步骤合理:工科学习→工学学士;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硕士;政府部门工作→锻炼处世能力,建立人际关系;大公司工作→熟悉商务环境;开公司→事业成功。每一步都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个人素质,着重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这种生涯设计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变为现实。
个人信息
姓名:比尔·拉福
职业:商人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
人物生平
比尔从小立志要当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的父亲也认为他机敏果断,于是鼓励他报考经济或商贸类大学,然而高中毕业后,他却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最基础的机械制造专业,在4年大学生涯里,比尔还涉猎化工、建筑、电子等方面知识,毕业后,比尔并没有立即投身于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学院攻读经济学的硕士学位,这期间比尔掌握了大量的经济学知识,明白了决定商业活动正确性的众多因素。
取得学位后,比尔又花3年时间进入私人学校学习法律知识,之后又进入一家法学院旁听法律课程,之后又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五年,五年之后,他应聘到一家公司,开始熟悉商情和商务技巧,两年后,公司决定让他当高管,他却辞职了,他意识到开始向理想迈进了。于是,他创建了拉福商贸公司,此时他已经35岁了。
在此后25年里,比尔公司从最初的25万美元的资产发展成了现在的200亿美元,他成了美国商业圈的一个神话人物。
社会评价
对于比尔的成功,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就曾在一本书里这样评论:“急于求成在很多时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而适当推远理想反而是一种备战人生的最佳方式。比尔所拥有和依赖的,就是这种独特的智慧!”
罗马两匹战马的屁股宽度
电车轨道宽度
英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
火箭助推器的宽度
人生目标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的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事业和生活,尽早(多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 Economies of scale) 、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 、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以及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ffect)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文,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North, D)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概念,目的是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所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问题。诺斯考察了西方近代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现象。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选择和习惯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可怕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产生原因
因为背后都有对利益和所能付出的成本的考虑。对组织而言,一种制度形成后,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对现在的制度有强烈的要求,只有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继续获得利益,哪怕新制度对全局更有效率。对个人而言,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理论验证
有人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试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
但后来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而新来的猴子却固守着“不许拿香蕉”的制度不变,这就是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