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

庄明科 谢伟 常雪亮

目录

  • 1 环境资源探索与开发
    • 1.1 生涯愿景探索
    • 1.2 拓展理解的“职业世界”
    • 1.3 学群分类和兴趣分类
    • 1.4 从HPF来了解职业发展
    • 1.5 信息对称化
    • 1.6 趋势行动(上)
    • 1.7 趋势行动(下)
    • 1.8 “路径依赖”与“资源诅咒”
    • 1.9 基于HPF的生涯人物访谈
  • 2 思维力
    • 2.1 思维力
    • 2.2 症状解之简化策略
    • 2.3 症状解之战略区隔
    • 2.4 症状解之目标侵蚀
    • 2.5 杠杆解之回归基本点
    • 2.6 杠杆解之拓宽的思考边界
    • 2.7 杠杆解之延迟效应
    • 2.8 杠杆解的问题解决应用
  • 3 决策
    • 3.1 决策的意义
    • 3.2 理解决策
    • 3.3 决策风格
    • 3.4 决策质量评估
  • 4 求职策略
    • 4.1 求职准备:硬件——就业力
    • 4.2 就业力之生涯认同
    • 4.3 就业力之个人适应力
    • 4.4 就业力之社会与人力资本
    • 4.5 求职中的渠道开拓
    • 4.6 求职中的人际资源开拓
    • 4.7 知彼:招聘者的思考
  • 5 职业化礼仪
    • 5.1 求职中的职业化
    • 5.2 简历中呈现的职业化礼仪
    • 5.3 仪容仪表礼仪
    • 5.4 求职中的仪态
    • 5.5 面试沟通中的职业化礼仪
    • 5.6 面试中的“影响”力
    • 5.7 面试中的非语言礼仪
    • 5.8 模拟面试与分析
  • 6 简历与面试
    • 6.1 初步了解简历
    • 6.2 简历第一步:形象专业
    • 6.3 简历第二步:人岗匹配(上)
    • 6.4 简历第二步:人岗匹配(中)
    • 6.5 简历第二步:人岗匹配(下)
    • 6.6 简历第三步:会讲故事
    • 6.7 面试前的准备
    • 6.8 面试形式之多对一
    • 6.9 无领导小组讨论
    • 6.10 面试常见问题应对小技巧分享
    • 6.11 面试后的行动以及求职中的心理调适
  • 7 阅读
    • 7.1 阅读
  • 8 问卷调查
    • 8.1 问卷调查
症状解之简化策略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战略区隔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坚守自己岗位的程序正确,而无论其目标为何。针对反腐打虎,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对于媒体追问民间传说中的“老虎在哪里”所作的回应:“我和你一样,在个别媒体上得到一些信息。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意思就是:我的职责就是说到这里,任务完成了,其它的大家自己琢磨。那么,吕是否了解他的组织战略呢?这样的回答是否就在推进组织目标?你懂的。

一周有七天,你哪一天最快乐、兴奋呢?估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周五下午”。因为到这时,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的日子是我为我负责的时间了。孙悟空自由职业时可以神机盖世地大闹天宫,但是有了事业编以后就时时搬救兵,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敬业。

似乎战略区隔还可以与“组织懈怠”同义(回复64了解)。把简化、公地悲剧与战略区隔组合起来,似乎又可以生成一个新的症状解:马太效应。唉,问题都是这样被解决出来的。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北大教授吴必虎说为了防止恐怖事件应该实行连坐制——其一、这是明显的没智慧的“简化”行为;其二、一个学者这样说话肯定是向上献什么东西,这叫战略区隔;其三、如果真这样做了,就进入马太效应,一定会让这个问题更严重的。

好像手机即时聊天工具最早是米聊,但是因为腾讯足够大,微信出来以后米聊就悄无声息了。新东方搞英语教育,但YY语音狂砸10亿搞免费英语教育(当然现在还没产生颠覆性)。

为了改变“一分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于是整出素质教育,于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素质教育被定义为琴棋书画舞艺(素质教育被变成应试教育),而学习这些需要更多的金钱投入。于是,对于本来就可以上大学的富裕家的孩子,上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对于那些本来上学都困难的寒门孩子,上帝却残酷地“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然后,这样的结果,再次加剧富门寒门的富化与寒化……永世不得翻身。

在高校里,辅导员特别特别累,但是如果把辅导员对所管理的学生付出的精力划一个曲线,估计对正态分布两头的付出最多——特别关心那些好学生,特别关注那些给人找麻烦的学生。那些好的学生,本来已经有足够的资源,老师还要给更多;那些比较麻烦的学生,给多少关注似乎作用都不太大。对于后者,老师是在实践“学生在学校期间不能多、不能少”的战略区隔目标;对于前者,则是老师主持的马太效应。因为作为人际投资,好象这样的回报率更高一些。各类学术期刊的编辑也相信,发表那些已经很知名的教授的文章,风险更低回报更高。

据说一只猪一次可以生十几只小猪,但奶量有限,于是小猪们开始抢。那么力量不足小猎,只能抢到量小质次的奶头,于是变得更瘦弱。那些力量型的小猪则相反。大自然似乎就在用这种方式来选出更优秀的物种完成本族进化。所以马太效应积极的方面,就是让那些弱者出局,强者来创造本领域的新发展。这样,人就分成了强者族与弱者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理想最后一定会变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把没富起来的人逼死”。

但细化这个逻辑过程:马太效应会让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扩大了本来已经出现的失衡状态。当失衡状态足够严重的时候,本来创新发展的部分也可能也会糟殃。中国的“山寨”就是后遗症之一。我相信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光明磊落地做事情,但是所有这样做出的成果,可以轻易被强势组织轻易“学走”。于是,干脆放弃创新,只做最快速致富的事。当正常渠道贷款利率比利润还高的时候,企业家只好思考压缩成本问题了,而压缩到最后就把牛肉压缩成牛肉膏了、羊肉压缩成鼠肉……

一任马太效应盛行的结果,就是弱势一方的极端“表达”。于是难怪有些特别有钱的人想要给人们建什么“公民道德档案”,这样就可以完成一种物理上的隔离,固化已有的权力/利划分,让马太效应成为国家解。

追索马太效应的原因,其实就是利益区隔:当人们都以自我利益为诉求的时候,往往会进入到马太效应的框架。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命名:规避效应——每个人合规范地谋私利。

这个效应最典型的表述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属于这个类别。另外一些现象如:财政年度末的突击消费、贸易保护、“特供”变“定制”。据说美国为了避免官员被变相行贿,出台了“牙签法案”(toothpick rule)——美国控制公款吃喝制订有趣法案,内容为:企业或者行业的游说者不得摆宴席请官员吃饭,只可以请他们参加酒会,酒会上所有的食品都只能用牙签或者手指头拿着吃。但是,请客的商家往往把吃的东西变成了非常昂贵的刺身。

当国家限制房价,要征收各种税的政策出来之后,自然会有相关的“对策”应对。当建筑施工挖出文物,据说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就地销毁(也包括搬回家),因为上交会拖延工期,而销毁只是因为“不懂”或者“意外”。当高校每年上报就业率的时候,大家很清楚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数据,结果咱们国家每年都有很好的毕业生就业率。……

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杂志,对面坐下一个短裙美眉,抑制不住那颗骚动的心,开始在手上转笔,故意掉了两次之后对面传来一张纸条:"同学,笔别摔坏了,姐姐穿着打底裤呢!"——其实大家都在玩一个公开的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