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类型
    •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概述
    •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 1.5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 1.6 GIS的发展展望
  • 2 第二章 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
    • 2.1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
    • 2.2 现实世界的抽象
    • 2.3 比特世界
    • 2.4 扩展阅读-空间与地理空间
  • 3 第三章 空间数据模型
    • 3.1 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
    • 3.2 场模型
    • 3.3 要素模型
    • 3.4 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
    • 3.5 网络结构模型
    • 3.6 时空模型
    • 3.7 三维模型
  • 4 第五章 GIS中的数据
    • 4.1 数据涵义与数据类型
    • 4.2 数据的测量尺度
    • 4.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
    • 4.4 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 5 第六章 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 5.1 地图数字化
    • 5.2 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 6 第七章 空间数据管理
    • 6.1 空间数据库
    • 6.2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 6.3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 6.4 矢栅结构的比较与转换算法
    • 6.5 空间索引机制
    • 6.6 空间信息查询
  • 7 第八章 空间分析
    • 7.1 空间查询与量算
    • 7.2 空间变换
    • 7.3 再分类
    • 7.4 缓冲区分析
    • 7.5 叠加分析
    • 7.6 网络分析
    • 7.7 空间插值
    • 7.8 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 8 第九章 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
    • 8.1 概述
    • 8.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 8.3 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 8.4 DEM的建立
    • 8.5 DEM的分析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1 教学内容与视频
  • 2 PPT
  • 3 拓展阅读
  • 4 小节测验

在开始正式学习前请先了解课程简介: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论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1.1 数据与信息

数据(Data):对某一目标进行定性、定量地表达、记录或描述时所取得的原始资料。

数据的存在形式: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信息Information):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能够反映目标对象的数量、质量、结构、相互关系等特征的消息。

信息与数据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或称载体;信息则是一种加工后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即对数据进行解释后产生的含义

   只有当数据与对象发生联系,或者将人的知识作用到数据上时才可以获得信息。例如,将万分之一(数据)与地图比例尺(对象)相联系时,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表1.1列出了部分数据及其所反映的信息。

数据可用不同的形式表示,而信息不会因数据形式的不同而改变。例如,某一河流水位上涨就是一个信息,它不会因为这个信息的表达形式是数字、文字或图表而改变。

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物或现象紧密相关的;

2)实用性: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价值,它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3)传输性:信息可以在系统内部或各系统之间以一定形式或格式进行流转和交换;

4)共享性:信息的可以为多个用户共享,而它本身并无损失;

5)不灭性:信息产生后,其载体可以变换,但信息本身不会消灭;

6)时效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时间越久,信息的价值越小;

7)价值的相对性:同一信息对不同的人(单位、国家等)具有不同的价值;

8)载体的依附性:信息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

9)可伪性:信息可以是虚假的。虚假信息可以让对方作出错误的决策。

1.1.2  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

1. 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

地理数据(Geographical Data)是指用来表示地理实体或现象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等诸多方面特征的数据。

地理信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2. 地理数据的组成

1)空间位置

2)属性

3)时间

3. 地理信息的特征

地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之处:

1)空间性

2)数据量大

3)时序性强

4)多维性

本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