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类型
    •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概述
    •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 1.5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 1.6 GIS的发展展望
  • 2 第二章 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
    • 2.1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
    • 2.2 现实世界的抽象
    • 2.3 比特世界
    • 2.4 扩展阅读-空间与地理空间
  • 3 第三章 空间数据模型
    • 3.1 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
    • 3.2 场模型
    • 3.3 要素模型
    • 3.4 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
    • 3.5 网络结构模型
    • 3.6 时空模型
    • 3.7 三维模型
  • 4 第五章 GIS中的数据
    • 4.1 数据涵义与数据类型
    • 4.2 数据的测量尺度
    • 4.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
    • 4.4 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 5 第六章 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 5.1 地图数字化
    • 5.2 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 6 第七章 空间数据管理
    • 6.1 空间数据库
    • 6.2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 6.3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 6.4 矢栅结构的比较与转换算法
    • 6.5 空间索引机制
    • 6.6 空间信息查询
  • 7 第八章 空间分析
    • 7.1 空间查询与量算
    • 7.2 空间变换
    • 7.3 再分类
    • 7.4 缓冲区分析
    • 7.5 叠加分析
    • 7.6 网络分析
    • 7.7 空间插值
    • 7.8 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 8 第九章 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
    • 8.1 概述
    • 8.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 8.3 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 8.4 DEM的建立
    • 8.5 DEM的分析和应用
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
  • 1 教学内容
  • 2 视频-空间数据模型...
  • 3 PPT

第三章 空间数据模型

导读:本章描述的是整个GIS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

要素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在各种模型中,又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如空间划分,空间关系,以及拓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9交模型等。

最后讲述了普通的二维数据模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扩展,时间数据模型和三维数据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本章谈到的场模型和要素模型类同于后面提及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但是前者是概念模型;后者是指其在信息系统中的实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

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在的现实世界是由事物或实体组成的,有着错综复杂的组成结构。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空间事物或实体的运动状态(在特定时空中的性状和态势)和运动方式(运动状态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的式样和规律)不断发生变化,系统的诸多组成要素(实体)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表现为人口、物质、能量、信息、价值的流动和作用,反映出不同的空间现象和问题。为了控制和调节空间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等,使之转移到期望的状态和方式,实现动态平衡和持续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对其中诸组成要素的空间状态、相互依存关系、变化过程、相互作用规律、反馈原理、调制机理等进行数字模拟和动态分析,这在客观上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和重要发展动力。

11概念

地理数据也可以称为空间数据(Spatial Data)。地理空间是指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方式和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分为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两种形式。绝对空间是具有属性描述的空间位置的集合,它由一系列不同位置的空间坐标值组成;相对空间是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实体的集合,由不同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空间概念贯穿于整个工作对象、工作过程、工作结果等各个部分。空间数据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和来源获得的数据,如地图、各种专题图、图像、统计数据等,这些数据都具有能够确定空间位置的特点。

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它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因此,对空间数据模型的认识和研究在设计GIS空间数据库和发展新一代GIS系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3-1)。

3-1:概念数据模型


12空间数据模型的类型

GIS中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模型有三个,即基于对象(要素)(Feature)的模型、网络(Network)模型以及场(Field)模型。基于对象(要素)的模型强调了离散对象,根据它们的边界线以及组成它们或者与它们相关的其它对象,可以详细地描述离散对象。网络模型表示了特殊对象之间的交互,如水或者交通流。场模型表示了在二维或者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数据。

有很多类型的数据,有时被看作场,有时被看作对象。选择某一种模型而不选择另外一种模型主要是顾及数据的测量方式。如果数据来源于卫星影像,其中某一现象的一个值主要是为区域内每一个位置提供的,如作物类型或者森林类型可以采用一个基于场的观点;如果数据是以测量区域边界线的方式而且区域内部被看成是一致的,就可以采用一个基于要素的观点;如果是将分类空间分成粗略的子类,一个基于场的模型可以被转换成一个基于要素的模型,因为后者更适合于离散面的或者线的特征的度量和分析。

13 GIS空间数据模型的学术前沿

时空数据模型、三维数据模型、动态空间数据结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存取方法、GIS设计的CASE工具等是目前国际上GIS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的学术前沿。

131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数据模型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表达、记录和管理现实世界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随时间不断发生的变化。这种时空变化表现为三种可能的形式,一是属性变化,其空间坐标或位置不变;二是空间坐标或位置变化,而属性不变,这里空间的坐标或位置变化既可以是单一实体的位置、方向、尺寸、形状等发生变化,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三是空间实体或现象的坐标和属性都发生变化。当前时态GIS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表达时空变化的数据模型、时空数据组织与存取方法、时空数据库的版本问题、时空数据库的质量控制、时空数据的可视化问题等。

132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国际上关于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三维矢量模型,其是用一些基元及其组合去表示三维空间目标,这些基元本身是可以用简单数学解析函数描述的。二是体模型,以体元(Voxel)模型为代表,这种体元模型的特点是易于表达三维空间属性的非均衡变化,其缺点是所占存储空间大、处理时间长。

133分布式空间数据模型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联邦空间数据库是国际上关于分布式空间数据模型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1)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将空间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通过通讯线路相关联的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和程序的分布处理,以实现集中与分布的统一,即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将分散的空间数据库连成一体。其主要问题包括空间数据的分割、分布式查询、分布式并发控制。

2)联邦空间数据库(Federated Spatial Database

联邦空间数据库则是在不改变不同来源的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前提下,将非均质的空间数据库系统联成一体,形成联邦式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体系,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视图。

134 CASE工具*

CASE工具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化分析、数据流程描述、数据实体关系表达、数据字典与系统原型生成、原代码生成的重要工具,在非空间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根据GIS空间数据建模的特点和CASE工具的原理,在现有CASE软件平台上,发展GIS空间数据建模与系统设计的专用功能,这将有效地提高GIS空间数据建模及其应用系统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