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类型
    •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概述
    •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 1.5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 1.6 GIS的发展展望
  • 2 第二章 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
    • 2.1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
    • 2.2 现实世界的抽象
    • 2.3 比特世界
    • 2.4 扩展阅读-空间与地理空间
  • 3 第三章 空间数据模型
    • 3.1 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
    • 3.2 场模型
    • 3.3 要素模型
    • 3.4 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
    • 3.5 网络结构模型
    • 3.6 时空模型
    • 3.7 三维模型
  • 4 第五章 GIS中的数据
    • 4.1 数据涵义与数据类型
    • 4.2 数据的测量尺度
    • 4.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
    • 4.4 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 5 第六章 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 5.1 地图数字化
    • 5.2 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 6 第七章 空间数据管理
    • 6.1 空间数据库
    • 6.2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 6.3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 6.4 矢栅结构的比较与转换算法
    • 6.5 空间索引机制
    • 6.6 空间信息查询
  • 7 第八章 空间分析
    • 7.1 空间查询与量算
    • 7.2 空间变换
    • 7.3 再分类
    • 7.4 缓冲区分析
    • 7.5 叠加分析
    • 7.6 网络分析
    • 7.7 空间插值
    • 7.8 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 8 第九章 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
    • 8.1 概述
    • 8.2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 8.3 DEM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 8.4 DEM的建立
    • 8.5 DEM的分析和应用
时空模型
  • 1 教学内容
  • 2 PPT

6.时空模型

61时空数据模型概述

611研究概述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只涉及地理信息的两个方面:空间维度和属性维度,因此也叫SGIS(Static GIS),而能够同时处理时间维度的GISTGISTemporal GIS)。

GIS中,具有时间维度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称为结构化的数据,如一个测站历史数据的积累,它可以通过在属性数据表记录中简单地增加一个时间戳(Time Stamp)实现其管理;另一类是非结构化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图3-17),描述这种数据,是TGIS数据模型的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3-17:土地利用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TGIS数据模型特点是语义更丰富、对现实世界的描述更准确,其物理实现的最大困难在于海量数据的组织和存取。TGIS技术的本质特点是“时空效率”。当前主要的TGIS模型包括:空间时间立方体模型(Space-time Cube);序列快照模型(Sequent Snapshots);基图修正模型(Base State with Amendments);空间时间组合体模型(Space-time Composite)。其中序列快照模型和GIS分类中的模拟GISAnalog GIS)一样,只是一种概念上的模型,不具备实用的开发价值,而其它几种模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基图修正模型比较适合于栅格模型的TGIS开发。

612 TGIS的研究思路

TGIS海量数据的处理必然导致数学模型的根本变化。TGIS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可与拓扑论相类比的”全新数学思路的出现。目前可以研究TGIS技术,以便在SGIS的框架中用TGIS技术实现TGIS功能。对TGIS模型的研究可以本着两种思路进行平行探索:综合模型和分解模型。先用分解模型思路针对典型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同时不断丰富、充实综合模型,最后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模型。

62时空数据模型设计的基本思想

地籍变更、海岸线变化、土地城市化、道路改线、环境变化等应用领域,需要保存并有效地管理历史变化数据,以便将来重建历史状态、跟踪变化、预测未来。这就要求有一个组织、管理、操作时空数据的高效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数据模型是一种有效组织和管理时态地理数据,属性、空间和时间语义更完整的地理数据模型。

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节省存储空间、加快存取速度、表现时空语义。时空语义包括地理实体的空间结构、有效时间结构、空间关系、时态关系、地理事件、时空关系。时空数据模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1)根据应用领域的特点(如宏观变化观测与微观变化观测)和客观现实变化规律(同步变化与异步变化、频繁变化与缓慢变化),折中考虑时空数据的空间/属性内聚性和时态内聚性的强度,选择时间标记的对象。对于属性,有属性数据项时间标记、实体时间标记、数据库时间标记;对于空间,有坐标点时间标记、弧段时间标记、实体时间标记、数据库时间标记。

2)同时提供静态(变化不活跃)、动态(变化活跃)数据建模手段(静态、动态数据类型和操作)。当前、历史等不同使用频率的数据分别组织存放,以便存取。一般地,将当前数据存放在本地机磁盘上,而将历史数据存放在远程服务器大容量光盘上。

3)数据结构里显式表达两种地理事件:地理实体进化事件和地理实体存亡事件。地理事件以事件发生的相关源状态和终止状态表达。构成地理实体存亡事件的源状态有参加事件的实体标识集合表示。时间的本质为事件发生的序列,地理事件序列直接表明地理时间语义。常见的状态变化查询即地理事件查询。

4)时空拓扑关系一般指地理实体空间拓扑关系的拓扑事件间的时态关系。时空拓扑关系揭示了地理实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为了有效地表达时空拓扑关系,需要存储空间拓扑关系的时变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