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的能力
一种能力的构成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口语能力也不例外。我们来看一张图表。
图表:教师口语能力要素构成图
图表中,金字塔部分的:语言风格、语言调控能力、语言倾听能力、语言选择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五个要素,是运用口语的能力;圆形部分的:丰富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三个要素是支持语言运用的能力。可见,教师口语能力是由两大部分构成:运用语言的能力(5要素)和支持语言运用的能力(3要素)。
我们先看运用语言的能力:
1.口语表达的基础能力,是教师口语中最基础的表达能力,包括规范的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巧与基本形式。表达技巧有语音技巧、表述技巧、修辞技巧、态势语技巧等;基本形式有描述、解说、评述等。
2.语言选择能力,是教师能根据口语表达的原则、语境的需要、对象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的目标等因素,选择恰如其分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和表达的语言。
3.语言倾听能力,有资料表明,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许小秋.在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现代语文.2014(10):70-71.)善于倾听是师生交际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4.语言调控能力,是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及时调控自己的语言,使表达更有针对性,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和灵活性。
5.语言风格,是指教师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言语特点和言语格调。这是口语能力的最高境界了。
以上五个要素之间是有层次的,这种层次性反映了不同要素的水平高低。而支持语言运用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心理素质能力,三个要素之间是并列的,它们同时影响着每一个层次上的训练。
1.丰富的知识基础。胸存语库,说话才能生色。讲话怕的就是“腹中空空,有口难开”。教师口语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要有学科专业的知识,要有教学论的知识,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三方面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
2.良好的思维品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口语表达就是把思维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因此思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口语表达的效果。思维有条理、缜密,说话就内容集中、表达严谨;思维敏捷性、应变,就能根据对象、场合、情境的不同,做出随机应变的反应和灵活机动的处理;思维有评估性和批判性,就能正确地评断对方话语的内涵,不仅要把握话语中的表层含义,还要善于捕捉弦外之音,正确洞察评估对方话语的意思;思维要广泛,要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使话语语域开阔,有广度。
3.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具有善于克服胆怯、自卑、患得患失等心理障碍的能力。要具有坚定的自信心、稳定的情绪和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教师应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稳自信,处变不惊。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教师为楷模,做到临场讲话不紧张,面对突发事件从容自若。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心理沟通的技巧,是师生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教师口语能力的8个要素,每一个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不断坚持学习、训练来提高的。《教师口语》这门课程,就是陪伴大家一起来学习、训练,提高的,你一定会有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