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

殷丽萍、王蕾、胡智丹、须勤、周文君

目录

  • 1 绪论
    • 1.1 教师口语与一般口语
      • 1.1.1 教学视频
      • 1.1.2 教学课件
      • 1.1.3 巩固练习
    • 1.2 教师口语的特点
      • 1.2.1 教学视频
      • 1.2.2 教学课件
      • 1.2.3 巩固练习
    • 1.3 教师口语的能力
      • 1.3.1 教学视频
      • 1.3.2 教学课件
      • 1.3.3 巩固练习
    • 1.4 教学参考资料
      • 1.4.1 熊浩演讲:陶行知
    • 1.5 巩固练习
    • 1.6 实践练习:讲红色故事
      • 1.6.1 实践练习:讲红色故事
        • 1.6.1.1 优秀作品欣赏1
        • 1.6.1.2 优秀作品欣赏2
        • 1.6.1.3 优秀作品欣赏3
        • 1.6.1.4 优秀作品欣赏4
  • 2 普通话训练
    • 2.1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 2.1.1 教学视频
      • 2.1.2 教学课件
      • 2.1.3 巩固练习
    • 2.2 声母和声母辨正
      • 2.2.1 教学视频
      • 2.2.2 教学课件
      • 2.2.3 巩固练习
    • 2.3 韵母和韵母辨正
      • 2.3.1 教学视频
      • 2.3.2 教学课件
      • 2.3.3 巩固练习
    • 2.4 声调和声调辨正
      • 2.4.1 教学视频
      • 2.4.2 教学课件
      • 2.4.3 巩固练习
    • 2.5 儿化和“啊”的变读
      • 2.5.1 教学视频
      • 2.5.2 教学课件
      • 2.5.3 巩固练习
    • 2.6 教学参考资料
      • 2.6.1 jqx有舌尖摩擦
      • 2.6.2 词语jqx正确读音
      • 2.6.3 儿化朗读案例1
      • 2.6.4 “啊”的音变视频
        • 2.6.4.1 “啊”的练习
      • 2.6.5 知识点2:轻声和儿化视频
    • 2.7 实践练习
      • 2.7.1 优秀作品朗诵:《月光下的中国》
      • 2.7.2 优秀作品朗诵:《出师表》
  • 3 一般口语交际原则和方式
    • 3.1 一般口语交际原则
      • 3.1.1 合作原则
        • 3.1.1.1 教学视频
        • 3.1.1.2 教学课件
      • 3.1.2 得体原则
        • 3.1.2.1 教学视频
        • 3.1.2.2 教学课件
      • 3.1.3 巩固练习
        • 3.1.3.1 巩固练习
    • 3.2 一般口语交际方式
      • 3.2.1 演讲的艺术
        • 3.2.1.1 演讲稿设计技巧:开头(PPT)
        • 3.2.1.2 演讲稿设计技巧:内容(PPT)
        • 3.2.1.3 演讲稿设计技巧:结尾(PPT)
        • 3.2.1.4 巩固练习
      • 3.2.2 讲故事
        • 3.2.2.1 儿童故事表演(一)
          • 3.2.2.1.1 教学视频
          • 3.2.2.1.2 教学课件
        • 3.2.2.2 儿童故事表演(二)
          • 3.2.2.2.1 教学视频
          • 3.2.2.2.2 教学课件
    • 3.3 教学参考资料
      • 3.3.1 教学参考资料:优秀演讲片段欣赏
        • 3.3.1.1 俞敏洪:人要像树一样活着
        • 3.3.1.2 梁植:我的偶像
        • 3.3.1.3 董仲蠡:教育的意义
        • 3.3.1.4 演讲开头精彩片段1
    • 3.4 实践练习
      • 3.4.1 实践练习1:奋斗话题
        • 3.4.1.1 优秀作品1:朱彤《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 3.4.1.2 优秀作品2:高雨涵《登奋斗云梯,书时代之华章》
      • 3.4.2 实践练习2:观察力话题
        • 3.4.2.1 优秀作品1:钱佳欣《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性》
        • 3.4.2.2 优秀作品2:袁润《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 4 教学语言
    • 4.1 教学语言的特点
      • 4.1.1 教学视频
      • 4.1.2 教学课件
      • 4.1.3 巩固练习
    • 4.2 导入语
      • 4.2.1 教学视频
      • 4.2.2 教学课件
      • 4.2.3 巩固练习
    • 4.3 讲授语
      • 4.3.1 教学视频
      • 4.3.2 教学课件
      • 4.3.3 巩固练习
    • 4.4 提问语
      • 4.4.1 教学视频
      • 4.4.2 教学课件
      • 4.4.3 巩固练习
    • 4.5 教学参考资料
      • 4.5.1 案例:音乐课导入语(视频)
      • 4.5.2 案例:美术课导入语(视频)
      • 4.5.3 视频:半条被子
      • 4.5.4 案例:一堂音乐课(视频)
      • 4.5.5 案例:一堂美术课(视频)
    • 4.6 实践练习
      • 4.6.1 优秀作品1:《小螺号》导入语
      • 4.6.2 优秀作品2:教学微课
  • 5 教育语言
    • 5.1 教育口语“十要”
      • 5.1.1 教学视频
      • 5.1.2 教学课件
      • 5.1.3 巩固练习
    • 5.2 沟通语
      • 5.2.1 教学视频
      • 5.2.2 教学课件
      • 5.2.3 有效沟通策略:倾听(PPT)
    • 5.3 说服语
      • 5.3.1 教学视频
      • 5.3.2 教学课件
      • 5.3.3 巩固练习
  • 6 教师交际口语
    • 6.1 家访
      • 6.1.1 教学视频
      • 6.1.2 教学课件
  • 7 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培训学习资料
    • 7.1 普通话考试辅导
      • 7.1.1 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
        • 7.1.1.1 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视频
        • 7.1.1.2 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课件
      • 7.1.2 如何读好字词
        • 7.1.2.1 如何读好字词
        • 7.1.2.2 如何读好字词视频
        • 7.1.2.3 如何读好字词课件
      • 7.1.3 如何读好短文
        • 7.1.3.1 如何读好短文视频
        • 7.1.3.2 如何读好短文课件
      • 7.1.4 如何完成命题说话
        • 7.1.4.1 如何完成好命题视频
        • 7.1.4.2 如何完成好命题说话课件
    • 7.2 普通话考试练习材料
      • 7.2.1 单音节字词学习材料
      • 7.2.2 多音节词语学习材料
      • 7.2.3 朗读短文学习材料
        • 7.2.3.1 朗读作品1-10(朗读者:钱佳欣、陈彦竹)
        • 7.2.3.2 朗读作品11-20(朗读者:钱佳欣)
        • 7.2.3.3 朗读作品21-30(朗读者:郭仙、陈彦竹、钱佳欣、崔柏宣)
        • 7.2.3.4 朗读作品31-40(朗读者:郑稼霖、崔柏宣)
        • 7.2.3.5 朗读作品41-50(朗读者:钱佳欣、郭仙)
        • 7.2.3.6 朗读作品51-60(朗读者:钱佳欣)
      • 7.2.4 命题说话题目
    • 7.3 最新普通话测试流程视频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各位同学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汉民族语共同语的发展历史,初步了解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

 一、汉民族共同语是如何形成的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当代社会,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那大家知道吗,在古代,不同地区的人用什么话进行交流,是否也有一种大家都能听懂的共同语呢?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方言之间的分歧是相当明显的,当时的许多文献就记载了这一情况。但是孔子周游列国,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四方,辩士到各地游说,并没有因语言不通而妨碍交流。显然,在当时的口语中确实存在一种大家都能听懂的“话”。据《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是说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执行典礼的时候并不是说他自己的家乡话鲁国的方言,而是用一种各地都通行的雅言,这种雅言就是古人在正式交际场合都要遵循的共同语,写在书面上,就是大家都能看懂的书面语言。

既然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遵循同一个标准,就必需有一种权威性的方言作为各地学习的基础。哪一种方言有这样的资格?马克斯、恩格斯就曾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看来,哪一种方言可以作为共同语的基础,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也不是因为哪一种方言优美动听,而是由政治、经济或文化的力量决定的。因此,有语言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中国从商周到北宋的两千多年里,共同语的基础是开封、洛阳一带的中原地区方言。北宋以后,北京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话也逐渐取代洛阳话,成为当时的权威方言,北京口语音逐渐发展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在1955年才确定的,1956年,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规定: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概念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的标准作出了全面的、明确的解释。我们学习普通话,首先从这三个标准开始。

先看语音标准。有人认为,北京话就是普通话,这正确吗?我们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1.“倾向”这个词语,北京人读成“qǐng xiàng”,而按普通话的正音规范应该读“qīng xiàng;

2.“花”“小鸟”“脚印”北京人一定要读成儿化的“花儿”“小鸟儿”“脚印儿”,感觉这样才有北京味,而普通话这些都可以不念儿化,普通话里的儿话音则少得多。

3.一些带“瓜”的词,“黄瓜”“冬瓜”“西瓜”老北京人都要读成轻声,而普通话里的读法是两可的,普通话轻声词语的范围远小于北京话。

所以,“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把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包括北京话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等等,北京方言里听起来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成分不作为普通话的标准。

再看词汇标准,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作为基础。这里不以一个地点方言而以一个区域为基础,是因为词汇非常活跃,传播性强。但普通话里的基本词汇应选择广大北方地区通用的词汇,一些北方方言里比较土的说法应该舍弃。例如“甭(不用)”“旮旯儿(角落)”“今儿个(今天)”“瞅见(看见)”“腻歪(腻烦)”,我们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普通话一般不说。

最后看语法标准,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谓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主要是指导现代一些名家的著作和政府公告、政论文章,这些著作和文章在写作过程中经过了反复推敲锤炼,可以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

普通话是高于汉语一切方言的现代汉民族标准语,但同时它又根植于方言的土壤,只要社会需要,一些方言成份就可以被普通话吸收。比如南方的粤方言、吴方言作为近年来比较强势的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现在北方地区的人也吃“一品煲”“盐焗鸡”“生猛海鲜”,对做事拼命的人会说一句“你真是蛮拼的”!所以只要大众接受,方言里的说法也能被普通话吸收。

三、说好普通话的重点是语音

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普通话有三个方面的规范标准。我们说好普通话,不仅仅是语音问题,还有词汇、语法的规范问题。但是,说到学习普通话,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是要学习普通话的发音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来看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的差异是最显著的。两个方言区的人能否听懂对方的话,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音差别的大小。北方人听不懂广州话,就因为两地的语音约有70%不相同,东北人能听懂云南人说话,就因为他们之间语音差别较小,大约只有20%不同。

第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跟其它方言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例如,普通话里nl严格区分,而汉语方言中,nl混读的现象相当普遍,据粗略统计,nl混读的地区占到整个汉语区的一半。诸如此类的语音差异有许多。所以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语音,一方面要学习普通话里有而方言里边没有的发音,另一方面要改掉普通话里没有而方言里存在的发音习惯。我国有一项大规模的国家级通用口语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它虽然全面考核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但明确规定以语音考核为主。

现代社会,普通话在宣传、教育、工作和社交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使用的主

体,普通话水平也成为相关行业的资格准入要求比如要取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到到二级乙等以上,语文学科和幼教专业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所以,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让我们在口语交际中得心应手,更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将讲解普通话的重难点发音,通过讲解与练习,帮助大家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