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

殷丽萍、王蕾、胡智丹、须勤、周文君

目录

  • 1 绪论
    • 1.1 教师口语与一般口语
      • 1.1.1 教学视频
      • 1.1.2 教学课件
      • 1.1.3 巩固练习
    • 1.2 教师口语的特点
      • 1.2.1 教学视频
      • 1.2.2 教学课件
      • 1.2.3 巩固练习
    • 1.3 教师口语的能力
      • 1.3.1 教学视频
      • 1.3.2 教学课件
      • 1.3.3 巩固练习
    • 1.4 教学参考资料
      • 1.4.1 熊浩演讲:陶行知
    • 1.5 巩固练习
    • 1.6 实践练习:讲红色故事
      • 1.6.1 实践练习:讲红色故事
        • 1.6.1.1 优秀作品欣赏1
        • 1.6.1.2 优秀作品欣赏2
        • 1.6.1.3 优秀作品欣赏3
        • 1.6.1.4 优秀作品欣赏4
  • 2 普通话训练
    • 2.1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 2.1.1 教学视频
      • 2.1.2 教学课件
      • 2.1.3 巩固练习
    • 2.2 声母和声母辨正
      • 2.2.1 教学视频
      • 2.2.2 教学课件
      • 2.2.3 巩固练习
    • 2.3 韵母和韵母辨正
      • 2.3.1 教学视频
      • 2.3.2 教学课件
      • 2.3.3 巩固练习
    • 2.4 声调和声调辨正
      • 2.4.1 教学视频
      • 2.4.2 教学课件
      • 2.4.3 巩固练习
    • 2.5 儿化和“啊”的变读
      • 2.5.1 教学视频
      • 2.5.2 教学课件
      • 2.5.3 巩固练习
    • 2.6 教学参考资料
      • 2.6.1 jqx有舌尖摩擦
      • 2.6.2 词语jqx正确读音
      • 2.6.3 儿化朗读案例1
      • 2.6.4 “啊”的音变视频
        • 2.6.4.1 “啊”的练习
      • 2.6.5 知识点2:轻声和儿化视频
    • 2.7 实践练习
      • 2.7.1 优秀作品朗诵:《月光下的中国》
      • 2.7.2 优秀作品朗诵:《出师表》
  • 3 一般口语交际原则和方式
    • 3.1 一般口语交际原则
      • 3.1.1 合作原则
        • 3.1.1.1 教学视频
        • 3.1.1.2 教学课件
      • 3.1.2 得体原则
        • 3.1.2.1 教学视频
        • 3.1.2.2 教学课件
      • 3.1.3 巩固练习
        • 3.1.3.1 巩固练习
    • 3.2 一般口语交际方式
      • 3.2.1 演讲的艺术
        • 3.2.1.1 演讲稿设计技巧:开头(PPT)
        • 3.2.1.2 演讲稿设计技巧:内容(PPT)
        • 3.2.1.3 演讲稿设计技巧:结尾(PPT)
        • 3.2.1.4 巩固练习
      • 3.2.2 讲故事
        • 3.2.2.1 儿童故事表演(一)
          • 3.2.2.1.1 教学视频
          • 3.2.2.1.2 教学课件
        • 3.2.2.2 儿童故事表演(二)
          • 3.2.2.2.1 教学视频
          • 3.2.2.2.2 教学课件
    • 3.3 教学参考资料
      • 3.3.1 教学参考资料:优秀演讲片段欣赏
        • 3.3.1.1 俞敏洪:人要像树一样活着
        • 3.3.1.2 梁植:我的偶像
        • 3.3.1.3 董仲蠡:教育的意义
        • 3.3.1.4 演讲开头精彩片段1
    • 3.4 实践练习
      • 3.4.1 实践练习1:奋斗话题
        • 3.4.1.1 优秀作品1:朱彤《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 3.4.1.2 优秀作品2:高雨涵《登奋斗云梯,书时代之华章》
      • 3.4.2 实践练习2:观察力话题
        • 3.4.2.1 优秀作品1:钱佳欣《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性》
        • 3.4.2.2 优秀作品2:袁润《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 4 教学语言
    • 4.1 教学语言的特点
      • 4.1.1 教学视频
      • 4.1.2 教学课件
      • 4.1.3 巩固练习
    • 4.2 导入语
      • 4.2.1 教学视频
      • 4.2.2 教学课件
      • 4.2.3 巩固练习
    • 4.3 讲授语
      • 4.3.1 教学视频
      • 4.3.2 教学课件
      • 4.3.3 巩固练习
    • 4.4 提问语
      • 4.4.1 教学视频
      • 4.4.2 教学课件
      • 4.4.3 巩固练习
    • 4.5 教学参考资料
      • 4.5.1 案例:音乐课导入语(视频)
      • 4.5.2 案例:美术课导入语(视频)
      • 4.5.3 视频:半条被子
      • 4.5.4 案例:一堂音乐课(视频)
      • 4.5.5 案例:一堂美术课(视频)
    • 4.6 实践练习
      • 4.6.1 优秀作品1:《小螺号》导入语
      • 4.6.2 优秀作品2:教学微课
  • 5 教育语言
    • 5.1 教育口语“十要”
      • 5.1.1 教学视频
      • 5.1.2 教学课件
      • 5.1.3 巩固练习
    • 5.2 沟通语
      • 5.2.1 教学视频
      • 5.2.2 教学课件
      • 5.2.3 有效沟通策略:倾听(PPT)
    • 5.3 说服语
      • 5.3.1 教学视频
      • 5.3.2 教学课件
      • 5.3.3 巩固练习
  • 6 教师交际口语
    • 6.1 家访
      • 6.1.1 教学视频
      • 6.1.2 教学课件
  • 7 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培训学习资料
    • 7.1 普通话考试辅导
      • 7.1.1 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
        • 7.1.1.1 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视频
        • 7.1.1.2 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课件
      • 7.1.2 如何读好字词
        • 7.1.2.1 如何读好字词
        • 7.1.2.2 如何读好字词视频
        • 7.1.2.3 如何读好字词课件
      • 7.1.3 如何读好短文
        • 7.1.3.1 如何读好短文视频
        • 7.1.3.2 如何读好短文课件
      • 7.1.4 如何完成命题说话
        • 7.1.4.1 如何完成好命题视频
        • 7.1.4.2 如何完成好命题说话课件
    • 7.2 普通话考试练习材料
      • 7.2.1 单音节字词学习材料
      • 7.2.2 多音节词语学习材料
      • 7.2.3 朗读短文学习材料
        • 7.2.3.1 朗读作品1-10(朗读者:钱佳欣、陈彦竹)
        • 7.2.3.2 朗读作品11-20(朗读者:钱佳欣)
        • 7.2.3.3 朗读作品21-30(朗读者:郭仙、陈彦竹、钱佳欣、崔柏宣)
        • 7.2.3.4 朗读作品31-40(朗读者:郑稼霖、崔柏宣)
        • 7.2.3.5 朗读作品41-50(朗读者:钱佳欣、郭仙)
        • 7.2.3.6 朗读作品51-60(朗读者:钱佳欣)
      • 7.2.4 命题说话题目
    • 7.3 最新普通话测试流程视频
声调和声调辨正

声调和声调辨正


这节课我们讲普通话里的声调和变调。声调也叫字调,是一个音节读法上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有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如果普通话的声调不准确,会导致方言语调明显,影响普通话的标准程度。

声调的实际读法叫调值。普通话的全部字音有4种调值,所以分为4个调类,按传统习惯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统称“四声”。为了方便记录,我们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阴平,55调“山”,阳平,“35”调“明”,上声214调“水”;去声51调,“秀”。连起来,山明水秀。

声调中,方言性质的错误和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有人把“看书”念成“砍树”,那是他将调型、调值都读错了,这是典型的声调错误。第二种情况,调型虽然相同,但调值错了。东北官话虽然大部分声调的调值跟普通话很接近,但阴平调调值比普通话低,55调大都读成44调或33,如把“踢”读成“踢”(33)。调型正确但调值略有高低,这同样会对语调产生影响。第三,方言中有一种现象叫入声。是什么叫入声?入声字读音短促,音节念不长。古汉语及吴语、粤读、闽语、客赣语及北方的山西等地都有入声。例如:无锡话中把“七”念“七”(入),把一支“笔”的“笔”念成“笔”(入),这就是入声,而普通话里没有,所以说普通话要避免带入入声的发音习惯。(例如:……急得不得了……,有些方言区的人容易说成……如果在普通话测试中发现入声,都要判为错误。最后一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掌握发音技巧导致的调值不准。例如上声214的发音。这是一个曲折调,但有些人发音的时候该降的地方往往降不下来,曲折度不够。214还是四个声调中调长最长的一个声调,它在语流中有时会变成半上,但我们在念单字调时,应把曲折调214念足。如果单念时把214念成21调,“好”念成“好”,那么在普通话测试“单音节字词项”中,是要判为缺陷的。

以上就是普通话声调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我们之前讲音节,是把它作为孤立的静态的现象来分析。但我们语言中的音节总是以动态的形式依次出现,形成语流。在语流中,音节之间会相互影响,有些音节的读法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叫做语流音变,这种音变发生在声调中就叫变调。普通话中的变调有有轻声、“一”和“不”的变调、上声的变调。

我们先学习轻声。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一种调子,是四声的特殊音变,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有人统计说在普通话口语中每说5-7个字,就有一个是轻声,可见轻声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学好轻声很重要。轻声在物理属性上主要表现为音长短,音强弱,即又短又轻。例如:“妈妈,云彩,我们,事情”。我们先要学会发轻声。轻声音节要读得又轻又短,关键是比较短。如发不好轻声,可适当把前一个音节拉长加重,因为轻声的轻和短是相对的。接下来要知道普通话中哪些词读轻声,哪些词不读轻声?(P10)同学们可能会告诉我,语气词“吧、吗、啊、呢”读轻声,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念轻声,“杯子、燕子、石头、木头、我们、你们”等词语的后缀读轻声,“妈妈、弟弟、娃娃、坐坐”等词语的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对,这些都没错。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词也读轻声。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听听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鼻子 姐姐 跟头 他们

叫唤 豆腐 客气 姑娘

媒人 凉快 口袋 木匠

能耐 牌楼 盘算勤快 

这位同学读得还不错,他把带子、头、们这些后缀的词语和姐姐这样的叠音词都读成了轻声,“客气、姑娘、凉快”这些常用的轻声词语也读对了,但是“豆腐”“盘算”第二个字读得不够轻和短,有缺陷;“媒人、口袋、木匠、牌楼”这些词读错了。这些词是普通话中没有规律可循的轻声词语,但生活中习惯读成轻声,这就需要我们花点时间记忆。那么我们学习轻声有没有可以练习的范围呢?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我们提供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它是为方言区人练习和掌握普通话中的轻声词语而编制的,这是我们归纳的部分轻声词语,这些词语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轻声。轻声除了在双音节词语项目中有测试要求,在朗读和说话项中也有考察要求。轻声有必读轻声和可轻读轻声,我们练习时要将重点放在必读轻声词语的记忆上。

除了轻声之外,普通话中还有上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上声发音较长,如果两个相连的上声完完全全念出,就不那么自然和谐,所以上声会受第二个音节的影响产生变化。具体的表现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得象阳平,如“演”“讲”连着念,有点象“严讲”;上声和非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音节读半上,只留前半段,类似于21调。比如“好书,好人,好事,好了”。上声的变调是在语流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不用刻意去记。

“一”和“不”的变调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看这张表:

                   一     不        举例

单念或句子末尾    原调    原调     第一,十一,偏不

去声前            阳平    阳平     一次,一会儿,不去

非去声前          去声    原调     一生,一条,一起,不好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声调和变调会对语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普通话的声调和变调并不复杂,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重视声调的练习将有助于我们说一口自然、纯正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