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语
有一本书叫《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作者提到:“我国的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人价值,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不断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一、 好的沟通是怎样的?
好的沟通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行交流。用在师生交流活动中,师生主体地位平等、对话权平等,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现在很流行一种沟通语言,叫“长颈鹿语言”。为什么选择长颈鹿来代表一种语言,因为:
长颈鹿是所有陆地动物中,心脏最大的动物,而这种语言就是为了让我们联系到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长颈鹿很高,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视野开阔,能够看到多种满足需要的方法。长颈鹿不会局限于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因为看得远,它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做的选择对当前和未来的影响。
长颈鹿愿意伸出自己的脖子——代表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让它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指责,说它们以“自我为中心”。但是长颈鹿也会“伸长自己的脖子”照顾别人,倾听别人的想法。
所以说长颈鹿视角包括宽广的视野和一颗强大的心——思想和感情的结合。
长颈鹿语言有助于我们
对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同样关心。
倾听自己和别人内心的声音。
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
【案例1】小张5门功课不及格,听听老师与他的谈话……
配音:1.班主任老师出场了:
师:你坐吧!今天我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你的学习问题。
生: (紧锁眉头,沉思不语)。
师:这次考试你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生:5门(低头小声回答)
师:你知道你的成绩在班上名列第几名?
生:53名(倒数第二名)。
师:你的成绩为什么总也提不高呢,你琢磨了吗?
生:我想过,主要是我不刻苦。
师:不刻苦(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两本被没收的小说书往桌子上一放)我跟你谈过多少次,叫你上自习课时不要看小说,你为什么屡教不改呢?
生: 我想改,但总也控制不住。
师:那是因为你没有危机感,学习没有压力。你说该怎么办?是请家长呢?还是写保证书?
生:(低头哭了)
2.与心理辅导老师的对话:
师:请坐,你是有为难的事想要我帮你是吗?
生:是的,这次月考,竟有5门功课不及格,我心里很难受。
师: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你能告诉我是什么事让你这么为难?
生:哎,我非常清楚,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由于我酷爱看武打小说造成的,但我又改不了这个毛病。
师:这么说,看小说影响了你的学习成绩,使你心里难受。要想不看,你又控制不住。看来,看小说还是能给你带来愉快的!
生:(兴奋地)是呀,看小说能使我忘掉了所有的烦恼和痛苦;
师:那么你的烦恼和痛苦到底是什么,你是否可以告诉我?
生:我父母是“老知青”,我从小一直由姥姥抚养,6岁时才回到父母身边,对于我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无暇顾及。直到初中时发现我的成绩差,才关心起我的学习。但从不关心我的困难和需要,我感到非常孤独。
师:噢,你接着说下去。
生:有一次外语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说我的发型是“狗尾巴”。同学们哄堂大笑,同学们的笑声刺痛了我的心。从此,我感到很自卑,很孤独。
师:在这种处境下,你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我,也会和你一样。不过你在学校里发生的这一切,你对父母说过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从不关心我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痛苦和欢乐,他们关心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武侠小说,看后使我忘掉了苦闷和烦恼,后来慢慢地就上瘾了,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于是就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师:平时,还有什么事你很开心吗?
生:有哇,比如,当我满足了同学需要我给他们讲考古小知识时,当同学病了,我帮助他,他们把我当朋友时,当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时。
师:还不少啊。你每天能找出3件能使你高兴的事吗?
生:能,下次我给你讲10个行吗?(兴奋地)
师: 那太棒了。
【分析】第一位老师与小张的沟通不大好,后来哭了,老师训斥、责备比较多,还要叫家长来,完全忽略了小张的心理感受。第二位老师倾听得多,鼓励为主,像朋友一样热情真诚地接纳小张,小张也愿意滔滔不绝讲自己的难受、痛苦、烦恼、快乐,这是一次高效的沟通。第二个老师用的就是长颈鹿语言,老师能耐心倾听小张内心的声音,关心小张的需要,小张倾诉了很多,心态放开了,主体性凸显,这样平等的对话能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好的沟通,是尊重和理解,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 运用沟通语的要求
沟通学常常用“双手击掌”的例子来说明沟通的原理。说成功的沟通就像是我们的双手在击掌:在一只手上,教师向学生传递出自己陈述的观点,在另一种手上,教师接收学生表达的观点。这种双向互动的特点表明,在教育中沟通语所承载的是师生双方人格与精神的相遇、感染、交流和碰撞。
所以,运用沟通语,我们要:尊重学生,营造自由沟通的宽松氛围;要认真倾听,创设学生行使话语权的最佳情境;要表达认同,创造师生同理心的教育契机;要有效交换,实现沟通活动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