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1.4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1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 3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3.2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 3.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4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4.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4.3 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5.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5.2 坚持人民至上
    • 5.3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6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6.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6.2 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
    • 6.3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7 推动高质量发展
    • 7.1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7.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7.3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7.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8.2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 8.3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 8.4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 9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9.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 9.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属性
    • 9.3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 9.4 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 10 全面依法治国
    • 10.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0.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10.3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 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1.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 11.2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1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 11.4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1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 12.1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12.2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12.3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13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1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3.2 建设美丽中国
    • 13.3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14 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 14.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4.2 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 14.3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 15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 15.1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 15.2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 15.3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6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6.1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 16.2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 16.3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7.1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 17.2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7.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8 全面从严治党
    • 18.1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 18.2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 18.3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 18.4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19 结语
    • 19.1 结语
  • 20 阅读
    • 20.1 阅读
坚持人民至上
  • 1 知识学习
  • 2 章节测验

【如何理解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人民至上】(来源:中央党校网站)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人民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坚守的初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一贯的追求。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了更高的期盼,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亲身征询于田野,虚心问计于百姓,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大胆探索、勇于开拓,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打破阻碍创新的壁垒,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创造力焕发出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实践中形成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更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人民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要关注民情、顺应民意,人民群众赞成什么、期盼什么,就要坚持和推动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防范和纠正什么。对群众的呼声,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增进人民福祉。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这是党员干部应当始终坚守的态度。评价干部的工作成效,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生活好不好、看民生是否改善、看生态是否良好、看社会是否进步,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更不能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