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1.4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1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 3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3.2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 3.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4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4.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4.3 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5.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5.2 坚持人民至上
    • 5.3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6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6.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6.2 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
    • 6.3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7 推动高质量发展
    • 7.1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7.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7.3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7.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8.2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 8.3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 8.4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 9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9.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 9.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属性
    • 9.3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 9.4 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 10 全面依法治国
    • 10.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0.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10.3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 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1.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 11.2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1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 11.4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1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 12.1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12.2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12.3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13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1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3.2 建设美丽中国
    • 13.3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14 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 14.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4.2 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 14.3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 15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 15.1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 15.2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 15.3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6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6.1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 16.2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 16.3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7.1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 17.2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7.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8 全面从严治党
    • 18.1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 18.2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 18.3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 18.4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19 结语
    • 19.1 结语
  • 20 阅读
    • 20.1 阅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 知识学习
  • 2 章节测验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提速】(视频来源:中央电视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聚焦目标、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伴随着我国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

  • 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 发展现代流通产业

  •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图为2023年4月8日,在烟台港滚装码头,大批外贸商品车等候发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下班坝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栈道、观景台等设施,打造庭院微景观,开办蜂蜜加工厂,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图为班洪乡下班坝村村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