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1.4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1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 3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3.2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 3.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4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4.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4.3 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5.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5.2 坚持人民至上
    • 5.3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6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6.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6.2 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
    • 6.3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7 推动高质量发展
    • 7.1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7.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7.3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7.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8.2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 8.3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 8.4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 9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9.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 9.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属性
    • 9.3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 9.4 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 10 全面依法治国
    • 10.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0.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10.3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 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1.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 11.2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1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 11.4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1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 12.1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12.2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12.3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13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1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3.2 建设美丽中国
    • 13.3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14 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 14.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4.2 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 14.3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 15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 15.1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 15.2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 15.3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6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6.1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 16.2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 16.3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7.1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 17.2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7.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8 全面从严治党
    • 18.1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 18.2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 18.3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 18.4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19 结语
    • 19.1 结语
  • 20 阅读
    • 20.1 阅读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1 知识学习
  • 2 章节测验

【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市民在洛阳市洛龙区定鼎门广场观赏焰火晚会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要下大力气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广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要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帮助国外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