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识学习
-
2 章节测验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紧密结合起来,在共同奋斗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主要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意义和要求
【为什么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涉及分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民生事关人民的生存生活生计,事关民心所向、民情所系、民意所指,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和国家命运兴衰。
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习近平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人并不是生产的目的。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
增进民生福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人民的现代化,要求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党以坚定的决心、精准的思路、有力的措施,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正确把握民生和发展的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指出,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