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1.4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1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 3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3.2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 3.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4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4.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4.3 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5.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5.2 坚持人民至上
    • 5.3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6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6.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6.2 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
    • 6.3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7 推动高质量发展
    • 7.1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7.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7.3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7.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8.2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 8.3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 8.4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 9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9.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 9.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属性
    • 9.3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 9.4 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 10 全面依法治国
    • 10.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0.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10.3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 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1.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 11.2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1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 11.4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1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 12.1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12.2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12.3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13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1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3.2 建设美丽中国
    • 13.3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14 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 14.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4.2 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 14.3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 15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 15.1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 15.2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 15.3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6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6.1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 16.2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 16.3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 1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7.1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 17.2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7.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8 全面从严治党
    • 18.1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 18.2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 18.3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 18.4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19 结语
    • 19.1 结语
  • 20 阅读
    • 20.1 阅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 知识学习
  • 2 章节测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2. 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

  3. 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

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态度和责任,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徒……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习近平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2021年12月31日)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写入党章,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制定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制定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