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相契合。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几千年前大禹治水的壮举中就最先领略了部族联合、万众一心的伟力。孔子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渴望建立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中国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坐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年古训铭刻于中国人的心底。
【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
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割裂与历史的联系,都有深厚的文化动因。在当代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既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