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命题的提出】
1985年和1986年邓小平同志概括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所涉及的政治、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全面改革,正式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命题。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在谈话中提出:“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什么是“革命”】
从狭义上看,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从广义上看,革命泛指某种事物发生的根本变革,从量变产生质变,进而引起质的飞跃,如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也是革命的论述,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判断一个社会变革是不是革命,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看其对生产力是否具有解放意义。改革之所以也是革命,是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变革。”
【如何理解改革的革命性质】
这是从生产力方面发生的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和由此引起的制度、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讲的。
这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上讲的。
这是从改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上讲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到了一条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事实上,中国的改革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也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