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史

王向明 闫方洁 肖光文

目录

  • 1 在变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1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 1.2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1.3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
  • 2 大幕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基点
    • 2.1 中国向何处去
    • 2.2 邓小平复出与党和国家工作重入正轨
    • 2.3 在对世界大势的新判断下开启改革大幕
  • 3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 3.1 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3.2 伟大的里程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3.3 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 4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 4.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4.2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 4.3 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立
  • 5 改革开放的本质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 5.1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 5.2 改革开放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 5.3 开辟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 6 改革开放在实践探索中前行
    • 6.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题的提出​
    • 6.2 以城市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 7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 7.1 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 7.2 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
    • 7.3 百年雪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8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
    • 8.1 党的十五大召开
    • 8.2 迈向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8.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 9 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
    • 9.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实践
    • 9.2 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 9.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实践
  • 10 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
    • 10.1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 10.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0.3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 11 从世界历史的维度看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 11.1 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
    • 11.2 改革开放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 11.3 改革开放为解决诸多“世界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 1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 12.1 改革开放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2.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
    • 12.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13 阅读
    • 13.1 阅读
以城市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党的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特点是:

  • 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 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

  • 其他领域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


【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政治、经济到各项事业,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推动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这个提法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作了铺垫。

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复出后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从1966年到197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邓小平还未复出时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刚刚复出就立即着手改革大学招生制度和恢复高考制度。在邓小平和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经国务院批准,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当年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多年的考场。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