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史

王向明 闫方洁 肖光文

目录

  • 1 在变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1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 1.2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1.3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
  • 2 大幕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基点
    • 2.1 中国向何处去
    • 2.2 邓小平复出与党和国家工作重入正轨
    • 2.3 在对世界大势的新判断下开启改革大幕
  • 3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 3.1 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3.2 伟大的里程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3.3 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 4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 4.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4.2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 4.3 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立
  • 5 改革开放的本质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 5.1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 5.2 改革开放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 5.3 开辟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 6 改革开放在实践探索中前行
    • 6.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题的提出​
    • 6.2 以城市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 7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 7.1 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 7.2 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
    • 7.3 百年雪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8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
    • 8.1 党的十五大召开
    • 8.2 迈向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8.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 9 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
    • 9.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实践
    • 9.2 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 9.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实践
  • 10 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
    • 10.1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 10.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0.3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 11 从世界历史的维度看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 11.1 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
    • 11.2 改革开放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 11.3 改革开放为解决诸多“世界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 1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 12.1 改革开放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2.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
    • 12.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13 阅读
    • 13.1 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实践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科学发展观】

2003年4月,胡锦涛对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同年8月底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概念,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各项改革包括:

(1)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2)加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3)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4)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5)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和谐社会关系;(6)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7)人人参与、全民共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3年4月,胡锦涛视察广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后的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的伟大创造。都是我们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科学理论。两者之间具有既一脉相承、有丰富发展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