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代码:041052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讲课课时:32 实验课时: 上机课时: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教材:李淑芹、孟宪林.《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主要参考书:
1、朱世云、林春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2、沈洪艳等,《环境影响评价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3、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杨淑芳、张健君、赵由才,《认识环境影响评价——起跑线上的保证》,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
5、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中国环境出版社,2018年
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1. 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3.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环境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程序;
2. 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是加强环境管理、防治污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手段;
3. 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
1.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2. 理解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掌握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能查阅和正确使用环境标准;
3. 对工程分析有初步了解;
4. 掌握大气、地表水、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法;
5. 对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
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 效果1 | 效果2 | 效果3 | 效果4 | 效果5 |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 √ | √ |
|
|
|
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 √ | √ | √ | √ | √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 √ | √ | √ | √ | √ |
第四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
| √ |
|
|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第八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第九章生态影响评价 | √ | √ |
|
| √ |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 √ | √ |
|
| √ |
第十一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由来、重要性和原则;
了解环境和环境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本章难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教学内容:
环境法规;环境标准。
教学要求:
理解环境法规的构成、相互关系;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
掌握环境标准的组成、相互关系、作用;
了解常用环境标准。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的组成、相互关系、作用。
【本章难点】环境标准的组成、相互关系、作用。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填报。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本章难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第四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教学内容: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概述;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案例。
教学要求:
理解工程分析的作用、重点和阶段划分、常用方法;
掌握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理解工程分析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本章难点】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基础知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监测计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教学要求:
理解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基础知识;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
掌握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掌握环境监测计划
掌握各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基础知识;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监测计划。
【本章难点】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基础知识;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六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水环境容量基础知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教学要求:
理解地表水体的污染和水环境容量基础知识;
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
掌握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方法。
理解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地表水体的污染和水环境容量基础知识;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本章难点】地表水体的污染和水环境容量基础知识;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声基础知识;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教学要求:
掌握声基础知识;
掌握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掌握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方法;
理解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声基础知识;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本章难点】声基础知识;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第八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概述;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教学要求:
了解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掌握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掌握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掌握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方法;
理解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
【本章难点】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
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生态影响评价案例。
教学要求:
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掌握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掌握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掌握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
理解生态影响评价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本章难点】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教学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
教学要求: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掌握环境风险管理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
【本章难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
第十一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评价范围;规划分析;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教学要求:
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评价范围;
掌握规划分析方法;
掌握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掌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掌握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调整建议方法;
掌握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掌握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公众参与;
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评价范围;规划分析;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本章难点】规划分析;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六、课内实验、上机等内容和基本要求
七、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 讲课 | 习题课 | 翻转课堂 | 实用案例训练 | 上机 | 小计 |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 2 |
|
|
|
| 2 |
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 3 |
|
|
|
| 3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 2 |
|
|
|
| 2 |
第四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2 |
|
|
|
| 2 |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5 |
|
|
|
| 5 |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5 |
|
|
|
| 5 |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 3 |
|
|
|
| 3 |
第八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3 |
|
|
|
| 3 |
第九章生态影响评价 | 2 |
|
|
|
| 2 |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 2 |
|
|
|
| 2 |
第十一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3 |
|
|
|
| 3 |
共计 | 32 |
|
|
|
| 32 |
八、课程考核
1. 课堂表现(30%): 出勤、课堂参与和讨论
2. 平时作业(30%): 课后作业
3. 期末考核(40%): 期末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