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

曹冬梅、聂长久

目录

  • 1 导言
    • 1.1 导言
  • 2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2.1 1.1 新中国的成立
    • 2.2 1.2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 2.3 1.3 国民经济的恢复
    • 2.4 1.4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上)
    • 2.5 1.5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下)
    • 2.6 1.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 2.7 1.7 新社会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 2.8 1.8 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 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 3.1 2.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 3.2 2.2 “大跃进”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 3.3 2.3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3.4 2.4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艰难发展
    • 3.5 2.5 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社会风貌
    • 3.6 2.6 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 3.7 2.7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
  • 4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4.1 3.1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起步
    • 4.2 3.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上)
    • 4.3 3.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下)
    • 4.4 3.4 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 4.5 3.5 邓小平南方谈话
    • 4.6 3.6 开启外交工作新格局
  • 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 5.1 4.1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2 4.2 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5.3 4.3 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展
    • 5.4 4.4 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 6 第五章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 6.1 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新要求
    • 6.2 5.2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6.3 5.3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和成功举办盛会
    • 6.4 5.4 对外关系的全方位拓展
    • 6.5 5.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
  • 7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上)
    • 7.1 6.1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 7.2 6.2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7.3 6.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重大进展
    • 7.4 6.4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7.5 6.5 全面依法治国迈出重大步伐
    • 7.6 6.6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 8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
    • 8.1 7.1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推动高质量发展
    • 8.2 7.2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8.3 7.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8.4 7.4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8.5 7.5 建设美丽中国
    • 8.6 7.6 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与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 8.7 7.7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
    • 8.8 7.8 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8.9 7.9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 9 结束语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9.1 新中国70多年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 9.2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 10 阅读
    • 10.1 阅读
3.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上)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这个科学命题的提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科学回答。它一经提出,就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和道路。

【1982年宪法】

1982年11月23日,宪法修改委员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草案的报告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八二宪法”)。“八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正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新时期安邦治国的总章程。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决定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自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局部扩展到全局,改革的重点也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实践的初步成功,使中国共产党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开展。中共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