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前寒武纪
    • 1.1 前寒武纪的划分
    • 1.2 前寒武系的特征
    • 1.3 前寒武纪的生命
    • 1.4 前寒武纪的岩石分布
  • 2 前寒武纪地质学
    • 2.1 前寒武纪地质学简介
    • 2.2 前寒武纪地质学的研究阶段
    • 2.3 前寒武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 3 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
    • 3.1 事件一:陆壳生长
      • 3.1.1 克拉通化
      • 3.1.2 超大陆
    • 3.2 事件二:构造体制转变
      • 3.2.1 板块构造
        • 3.2.1.1 大陆
        • 3.2.1.2 海洋
      • 3.2.2 板块大陆的两个问题
        • 3.2.2.1 蛇绿岩
        • 3.2.2.2 高压麻粒岩
    • 3.3 事件三:地球环境变化
  • 4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
    • 4.1 太古庙-大氧化事件之前的成矿作用
    • 4.2 古元古代之后的成矿作用
  • 5 中国的前寒武纪陆块
    • 5.1 华北克拉通
    • 5.2 扬子板块
    • 5.3 塔里木克拉通
  • 6 从月球看前寒武纪
    • 6.1 月球形成的原因
    • 6.2 月球的构造
    • 6.3 月球发展的四个阶段
前寒武纪的岩石分布

                                        

中国前寒武纪岩石的分布

前寒武纪岩石在中国大陆上有广泛的分布,它记录了3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成为探索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根本依据。

在寒武纪时,除有或推断有零星的岛群和陆块出现外,广阔的中国版图均为海域所覆盖。因此,现今地表的前寒武纪露头,多是通过显生宙时基底的抬升侵蚀和地块边缘造山带的再造侵蚀呈现出来的。除露头分布外,地球物理、部分地区深部钻探揭露和深源包体测年结果表明,整个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台和华夏古陆的内部均具有太古宙结晶基底。

太古宙和早元古代的岩石主要出露在华北地台,另在扬子地台的西缘和北缘、塔里木地台的周边和华夏古陆的西缘也有零星出露。太古宙地体由多期变形变质的高级区和花岗—绿岩区组成。早元古代活动带则由优地槽相和冒地槽相的火山一沉积建造组成。

分布在冀东地区的迁西群(包括曹庄群),由于具有较大的年龄(38亿年)而作为太古宙最早的一个单元。往上,则接续五台一太行山区的发育完整的剖面,自下而上为阜平群、五台群、滹沱群,它们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

中上元古界露头,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的内部和周边、扬子地台、塔里木—柴达木地块的周边和华夏古陆的西北边缘,并断续出露在高喜马拉雅地带。地台的基底于早元古代的末期最终固结,中晚元古代形成盖层沉积,在地台主体部分形成巨厚的以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为主的稳定型组合。以地台内部的天津蓟县剖面最为典型,可划分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中晚元古代,在扬子地台的周边出现以蛇绿岩、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和复理石建造为代表的沟—弧—盆系或活动带岩石组合,并以扬子地台西缘的盐边群、会理群和东南缘的四堡群及板溪群为代表。

上元古界上部的震旦系,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台及其周边,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带也有零星出露。在地台内构成典型的盖层,以各种碎屑、泥质和碳酸盐沉积组合为主,并有多次冰川活动的遗迹,同下伏地层普遍呈微角度和角度不整合。震旦系,以扬子地台的三峡地区发育最好,最具代表性,作为全国对比的标准。其生物群特点、同位素年龄和冰川沉积,均同世界其它大陆相当地层单元对比。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