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矿床学的意义
    • 1.1 矿物资源 氦-3
    • 1.2 研究矿产的意义
  • 2 矿床学的发展
  • 3 矿床学的研究流派
    • 3.1 火成派的兴起
    • 3.2 火成派学术观点
  • 4 大岩体成矿学说
  • 5 小岩体成大矿学说
    • 5.1 我国的小岩体成大矿研究
      • 5.1.1 我国小岩体矿床产生的区域:古大陆类小侵入体矿床
      • 5.1.2 我国小岩体矿床产生的区域:造山带类小侵入体矿床
      • 5.1.3 我国小岩体矿床产生的区域:大陆遗留玄武岩小侵入体矿床
    • 5.2 小岩体矿床产生的主要条件
    • 5.3 小岩体成矿的类型
    • 5.4 小岩体矿床的组合形式
    • 5.5 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机制
    • 5.6 小岩体矿床的勘探难点
  • 6 未来前景
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机制
  • 1 小岩体成大矿的成...
  • 2 小岩体成大矿的成...



“小岩体成大矿”是汤中立院士提出的学说。1958年,我国发现了金川矿床。金川岩体面积只有1.34平方公里,却赋含超过540万吨镍,340万吨铜,以及巨量的钴、铂族和黄金等矿产。汤中立在陈鑫先生指导下,对金川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及成矿模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深部溶离~多期贯入”的复式成矿模式,从理论上首次解释了像金川这样的小岩体竟包涵有如此巨大的铜镍矿,这种小岩体成大矿的学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