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恩
  • 单位:重庆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职称:副教授
  • 职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出生:1981年3月
  • 性别:男
  • 联系方式:panjiaen0807@163.com

1981年生于福建宁德,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卢作孚研究》副主编。

  自2001年起参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创办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重庆区域统筹。先后在Cultural Sudies,Inter -Asia Cultural Sudies,《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二十一世纪》《开放时代》等处发表文章50余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乡村建设脉络机制研究”等。

一)科研项目

2018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子课题三

2014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乡村建设脉络机制研究”

2014   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与当代农村社区重建比较研究”

2014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担任子课题五 “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比较”核心成员(排名第二)

2018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庆大学人文社科发展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机制与历史经验研究”

2017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庆大学人文社科发展项目“中国乡村治理历史经验与创新实践研究”

2016   主持重庆大学创新专项“城乡视野下文化研究的思想资源与本土实践研究

2015   主持重庆大学科技创新专项“晏阳初华西实验区乡村自治与组织创新研究”

2012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历史脉络与实践案例研究”

2010  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与政策研究》

PAN Jiaen  ZHANG Zhen  DU Jie, 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Local Resources: Discourse and Practice in the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Cultural Studies , 2017,Issue 4London: Routledge)

PAN Jiaen  LUO Chia-Ling   WEN Tiejun, Three“centuries”: the context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 2017, volume 18, Issue 1London: Routledge

PAN jiaen  DU jie,Social Economy of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China Journalof Social Work,2011,volume 4, number 3 (London: Routledge)

PAN jiaen  DU jie,Alternative Responses to“the Modern Dream”: TheResources and Contradictions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a,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2011,volume 12,number 3(London: Routledge)           

《从“三农问题”到乡村振兴战略》,《福建日报》,2018730

《乡土作为视野——以通识课程<乡村与现代>教学为例》,《当批判式教学碰上新世代青年:如何在大学做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许宝强主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8

《重思乡村建设与乡村革命》,《开放时代》,2018年第3

《和平红利与资源回流——卢作孚“北碚试验”的启示》,《卢作孚研究》,2018年第2

《“读懂”乡村振兴战略》,《瞭望》周刊,2018年第15

《“铁钩”与“豆腐”的辩证——对梁漱溟20世纪50年代思想张力的一个考察视角》《开放时代》,2018年第2             

《近代中国在地型社会企业的探索与创新——以张謇的“大生集团”与近代南通建设为例》(第二作者),《上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1

《从“返乡书写”到“书写返乡”》,《人民日报》,2018213

《“看见”故乡与面向未来的乡土书写》,《天涯》,2018年第1期

《文化研究的脉络自觉与本土资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5

《从“救”到“新”——中国乡村建设多重源起》,《卢作孚研究》,2017年第2期

《艰难的回归——返乡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路》,《经济导刊》,2017年第3期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知识分子-农民互动——以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农民培训实践为例》,《人间思想》(第七辑),2017

《城乡困境的症候与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年第1

《经验在场与实践传统——作为文化研究议题的乡村建设》,《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4

《文化研究的中国化》,《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6

《多样的青年与建设的可能》,《天涯》,2016年第4

《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开放时代》,2016年第4

《双面的浪漫与多维的乡愁》,《读书》,2016年第5

《返乡·反向——当代乡村建设青年的实践与思考》,《今天》,2016年春季号

《跳出生态看生态——以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为例》,《可持续实践与乡村建设》,温铁军等主编,2015,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用乡村建设留住乡愁》,《环球时报》,2015520

《从乡愁到乡建》,《新华月报》,2015年第6

《如何走近乡土——重庆大学<乡村与现代>教学反思》,《热风学术》(第九辑),2015,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百年乡村建设:脉络梳理与现实启示》,《卢作孚研究》,2015年第1期

《百年乡建 一波三折》, 《读书》,2015第4期

《真实的“偏见”与“定见”的效果——以传媒论述中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为例》,《热风学术》(第八辑),2015,上海人民出版社

《发展幻象的裂隙与社会化农业的兴起——以北京L市民农园为例》,《青年研究》,2014年第5期

《乡村与我们——80后实践札记》, 《天涯》,2014年第6期

《不只建设乡村:当代乡村建设的内容与原则》,《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6期

《发现视野下的青年返乡路》, 《天涯》,2014年第2期

《百年‘现代梦’在中国农村的现实处境与反应》,《农村社会学研究》(第1卷),201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乡村建设研究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社会经济作为视野——以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为例》,《开放时代》,2012年第6期

《“作新民”的乡土遭遇——以历史及当代平民教育实践为例》,《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年第3期

《“现代梦”的别样回声:乡村建设的资源与矛盾》,《开放时代》,2011年3月

《另类资源与视角 — 女性主义对乡村建设运动的启示》,《社会学评论》(第2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真实”的偏见——以大众传媒中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为个案》,《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七十九期,2010年9月

《熟悉的陌生人——“底层”叙事中的类型化生产》,《天涯》,2010年第6期

《象牙塔与泥巴墙: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三年培训总结反思》,《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七十二期,2008 年12 月

《毛驴、传统与雪灾》,《天涯》,2009年第4期

《他们与我们——<他们的911>带给我们的启示》,《社会学评论》(第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实践举例》,香港《二十一世纪》2007年4月号(网络版/总第61期)

《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关键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6: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2006

《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小城镇建设》,2005年11月

《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北京出版集团, 2006

《虚心以求、贴地步行——论乡村建设志愿者心态》,《民间》,中山大学华南民间组织研究中心,2006年秋

《乡村建设  点滴积累》,《社会学研究》,2005年2月(第二作者)

《发展的可能》,"海外中国青年论坛”中英文期刊Perspectives,第四卷第二期

《行动者的背影——南印度之行随感》,《民间》,中山大学华南民间组织研究中心,2005年9月

《乡村建设、殊途同归》,《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1月

《岳村政变的背后》,《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3月


          2019       重庆市五一个工程奖

2017   重庆大学唐立新优秀科研奖

2015   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

2015   重庆大学第五届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09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新乡村建设十年人物奖”

2009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岭南文化研究奖”

2009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最佳学术论文奖”

2008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最佳学术表现奖”

2003   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挑战杯”论文创作一等奖

2002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回乡支农调研”报告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