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
- 职称:教授
- 出生:1964.11
- 性别:男
- 联系方式:Tel: 020-85280266;E-Mail:jiangaimin20000@163.com
蒋爱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09
出生。1978年进入大学学习,获得畜牧专业学士、动物生产专业硕士和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肉奶蛋加工贮藏及其质量控制、益生菌及其益生机理、功能性成分提取及其机理、奶酪及其新技术、动物性产品低温杀菌新技术等领域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16项,其他科研项目1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科技奖1项,其他科技进步奖5项。主编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食品原料学》以及《乳制品工艺及其进展》、《肉禽蛋加工新技书》等9本教材专著。主讲的《畜产食品工艺学》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教学成果奖4项。先后被评为省教委优秀研究生管理干部先进个人,校级研究生优秀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肉品加工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
在加拿大合作研究期间开展的“lux转基因乳球菌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构建了带发光基因lux AB基因和lux CDABE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将带luxAB基因和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乳球菌中的方法。得到带lux AB基因或lux CDABE基因的乳球菌后,进一步研究了带lux AB基因和lux CDABE基因的重组DNA的乳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发光基因标记的益生菌,研究益生菌在生物活体内的分布及存活状态和利用lux基因发光益生菌进行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益生功能机理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该研究被加拿大Guelph大学 Mansel Griffiths 教授评价为“处于国际领导地位”;主持完成的“中式肉品快餐工业化生产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被鉴定委员会认为:首次提出了“动态升温杀菌”新工艺,在提高中式熟肉制品出品率、改善嫩度和色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成功的解决了中式传统肉制品高温杀菌导致的“色变、口感差、出品率低”等关键技术;专利技术“速食肉皮冻及其制法”利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使猪皮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水解后,再利用澄清和凝絮技术,将猪皮100%的加工成速溶皮冻精;“先成型、后切片、一次定量”的第三代肉脯生产工艺”的新工艺,解决了传统肉脯难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卫生指标难以控制的缺陷。“肉松加工新工艺”采用了“分段-平衡”脱水新工艺,在提高肉松品质的前提下缩短了生产周期。
工作简历:
1978-1982: 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攻读学士
1982-1985: 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攻读硕士
1985-1986: 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助教
1986-20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工作
2001-2002: 加拿大 gUELPH 大学合作研究
2002-20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工作
2004-至今: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工作
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人角色 |
(1) 《畜产食品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 | 2004-2005 | 主持 |
(2) 《畜产食品工艺学》双语教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 | 2004-2005 | 主持 |
(3) 食品质量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构建 | 陕西省教委 | 2003-2005 | 主持 |
(4) 《畜产食品工艺学多媒体教材》 | 高教出版社百门精品教材建设 | 2003-2005 | 主持 |
(5) 《畜产食品工艺学》统编教材编写 |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 | 1998-2000 | 主编 |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题目 | 来 源 | 年 限 |
(1) 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素质教育 |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 1998 |
(2) 《 21 世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体改构想》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
(3) 管理与教学密切协作,健全 《畜产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环节 |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 1993 |
(4) “ 3 -1 ” 分段制综合改革试点班实习方法的改进 |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 1996 |
(5) 成绩分析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 1996 |
获得的教学表彰 / 奖励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 间 |
(1) 《畜产食品工艺及进展》 | 陕西省农牧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 第一名 | 2000 |
(2) 《肉制品工艺学》 | 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第一名 | 1999 |
(3) 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西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 | 第一名 | 1999 |
(4) 教学和管理相结合,健全“畜产食品工艺”课程教学环节 | 西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 | 第一名 | 1994 |
(5) “ 校企合作改善实验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 西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二名 | 2003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来源 | 年限 | 本人角色 |
(1) 功能性羊奶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链建设( 2003BA 901A 19 ) | 攻关重大项目 | 国家科技部 | 2003-2005 | 主持 |
(2) 西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国家科技部 | 2001-2005 | 专题主持 |
(3) 奶酪加工技术引进、研发 (2003Kw-12) | 国际合作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3-2005 | 主持 |
(4) 新型肉制品开发研究 (97B1015000002) | “九五”星火项目 | 国家科技部 | 1997-2000 | 主持 |
(5) 中式肉品快餐工业化生产技术及质量控制 (97SM05) | 陕西省攻关 | 陕西省科技厅 | 998-2000 | 主持 |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与级别 | 时 间 | 署名次序 |
(1) lux 基因发光菌的研究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 2003.2 | 第一作者 |
(2) lux 基因发光乳球菌构建方法研究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 2003.3 | 第一作者 |
(3) 肉气调保鲜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 2000.3 | 第一作者 |
(4) 甲鱼浸汁及甲鱼酶解液发酵技术研究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 2004.6 | 第一作者 |
(5) 中国肉制品分类方法的探讨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 1998.6 | 第一作者 |
(6)Studies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uminescent Lactococcus | 第五届国际食品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 ( 国际 ) | 2003.10 | 第一作者 |
(7) 百里香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 微生物学报 ( 一级 ) | 2001.4 | 第一作者 |
(8) 尿素包接法预浓缩 α- 维生素 E 的试验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 一级 ) | 2002.1 | 第一作者 |
(9) 豆油脱臭馏出物乙酯化的试验研究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2003.4 | 第一作者 |
(10)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 中国食品学报 ( 一级 ) | 2002.3 | 第一作者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 奖励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 间 |
(1) 传统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 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 第一名 | 2003 |
(2) 《畜产食品工艺及进展》 | 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第一名 | 2000 |
(3) 《肉制品工艺学》 | 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第一名 | 1999 |
(4) 新型肉酱加工技术 | 陕西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第一名 | 1998 |
(5) 肉奶蛋加工贮藏理论及推广 | 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第一名 | 1998 |
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1.《畜产品加工学实验指导》(21世纪配套教材),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2.《畜产食品工艺学》(全国统编教材),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3.《食品原料学》,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4.肠溶性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工艺研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四届年会, 2005.11 中国,广州
5.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uminescent Lactococcus lactis transformed with lux gene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2005.9
6.Studies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uminescent Lactococcu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anl, 2005.2
7.lux 基因发光乳球菌构建方法的研究, 2003, 中国食品学报
8.lux 基因发光菌的研究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2003, 中国食品学报
9.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增菌方法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12,50-50;
10.加拿大原料乳安全生产及其质量控制体系.食品科技,2004.1p1520.
11.Camembert奶酪加工工艺研究。马兆瑞,蒋爱民,杨晓矫.食品科技,2004.1106-109(第二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十大优秀论文)
12.奶酪及其加工和质量控制新技术中国乳品工业 .2004,32 (6):44~49.
12.利用水牛乳资源优势,开发南方特色乳制品 ,中国乳品工业 ,2005.7,
13.开发特色乳制品,促进广东奶水牛业发展.广西南宁第48届国际水牛大会会议论文集2006.4.18-4.22
14.利用中国南方水牛资源,开发水牛奶酪及其深加工制品,第二届中国乳品科技大会(2006.7)
15.发酵温度对冻干乳酸菌发酵剂活菌数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2):156~158
16.果汁添加量对果汁酸奶风味的影响,食品工业,2006.1.30-33
17.球杆菌比例、固形物含量和灌装方式对酸奶保藏期的影响.食品科技 ,2004.12.p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