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训练概述
呼吸功能训练是指通过各种训练增强肺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换气功能,促进肺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肺的功能是呼吸,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呼吸;组织换气称为内呼吸。整个呼吸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肺通气: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过程;②肺换气:肺泡与肺泡壁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摄取的氧运到组织细胞,又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的过程;④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肌
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辅助呼吸肌和呼气肌,其功能直接影响着肺的通气过程。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产生变化,导致肺泡的扩张与回缩,驱动气体出入。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受呼吸时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二)肺组织
1.呼吸膜/肺泡壁的面积和厚度 呼吸膜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腔之间的膜。呼吸膜面积减少或厚度增加纤维化,可使气体扩散减少。肺泡壁在炎症反复发作之后会增厚,肺气肿时,小的肺泡囊会逐步融合为大肺泡,实际的肺泡壁面积减少,影响气体向血管的弥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维持肺泡的表面张力,若肺泡有炎症,表面活性物质出现异常,气体交换就会受到影响。
2.肺通气/血流比值(V/Q) 肺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氤流量之间的比值。卧位时由于肺上部的血流增加,下部的血流减少,而通气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局部肺组织的血流量和通气量比例失调,因此卧位时呼吸困难症状加重。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位有造血功能障碍,产生贫血,而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影响气体运输,造成呼吸困难。因此,呼吸训练时要注意贫血的处理。
(四)组织换气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呼吸困难而缺乏运动,导致肌肉功能减退,肌肉内氧化代谢的酶减少,氧化代谢能力降低,因此运动时不能有效地进行氧化代谢,限制了机体的内呼吸,又加剧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1.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哮喘及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因手术或外伤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继发性气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如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慢性、进行性肌肉病变或神经病变;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2.禁忌证 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呼吸衰竭;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它临床情况,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近期心肌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