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挛缩
挛缩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适应性短缩,表现为被动或主动牵伸有明显的抵抗,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通过检查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可以发现挛缩,如患者肘关节伸展达不到全范围,检查发现屈肘肌群紧张或短缩、肌张力增高,则为屈肘肌群挛缩;髋内收肌群紧张或短缩、肌张力增高,髋关节不能充分外展,则为髋内收肌群挛缩。
2.牵伸技术
是指用外力(人工或器械)牵伸挛缩或短缩软组织,以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降低肌张力,改善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技术。牵伸技术是治疗各种由软组织挛缩或短缩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3.被动牵伸
利用外力如治疗师、器械或患者自身力量来牵伸的方法称为被动牵伸。根据外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法牵伸、机械牵伸和自我牵伸。
4.手法牵伸
治疗师运用手法技术对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或功能受限的关节进行牵伸。治疗师通过手法控制牵伸的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是临床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5.机械牵伸
借助机械装置,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短缩组织的牵伸方法。其牵伸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发生作用。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牵拉的力要求稳定、柔和。
6.自我牵伸
由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伸力量。治疗师指导患者处于固定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牵伸训练,教会患者自我调节牵伸的方向、力量和持续的时间等,是巩固牵伸疗效的主要措施。
7.主动抑制
主动抑制是指在牵伸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牵伸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以减少牵伸阻力的一种牵伸技术。主动抑制时进行牵伸的阻力最小,临床上使用广泛。